看书站 > 玄幻奇幻 > 那过去了的事 > 第五章 当时吃了北京烤鸭和拍了大大的结婚照

第五章 当时吃了北京烤鸭和拍了大大的结婚照(1 / 1)

到北京还要吃烤鸭,实际上,过去去北京不外乎有三件事,就是我的朋友们常讲的那样:“**前留个影,不到长城非好汉和吃个烤鸭如国宴”。要吃烤鸭还是到前门的全聚德烤鸭店,那里是吃北京烤鸭最有名的地方,于是我俩去了大栅栏的前门全聚德饭店。在去的过程中,经过大栅栏的那条前门大街,这个老早就是繁华的商业街,那时摆摊的倒不多,还没改革开放,还不允许个人经营,不过北京特色的东西多。在“瑞福祥”绸布庄商店,看到许多人围着在买布料,郝淑珍见状也奋勇向前,从众人的围抢下,勇敢地买了一块布料,也不算贵,比较了一下,甚至比我们县要便宜得多,她满意的回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北京的前门大街上倒是有卖大碗茶水的,一伙年轻人在那里高声叫卖,一律用大海碗盛有点儿茶叶色的温开水,一分钱一碗,生意很火,后来有个歌曲是“北京的大碗茶”,一个大姐在北京卖大碗茶开始,越搞越大,发了财开了公司,这也是个励志创业的故事吧。

我俩好不容易到了“全聚德”,人们排队已在门前沿前门街紧贴房根排了长长的一溜,我走进饭店一看,只见张张八仙桌前都排满了等待吃烤鸭的人,什么情况呢?就是正在吃饭的人在泰然自若地吃着饭,而围着一桌站着的七八个人是等待着吃的人下去的,就是这样,吃饭的人被别人焦急地注视着,他还漫不经心地吃着,这还能吃得下去吗?我在县城呆久了,也真不习惯这样,但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那时第三产业刚开始发展,饭馆很少,在外出差的人,中午、晚间想找个吃饭的地方都难,人们对刚才说的情景已是习惯了,是见怪不怪。不过,等候吃饭的人也是次序井然,大家都非常自觉,一看这种情况,也就入乡随俗吧,就与郝淑珍按次序排起长队来。客人吃烤鸭也快,很少喝酒,也就用了个把小时。就轮到了我们,一问价格也不贵,一只烤鸭十三元六,一杯(二斤装)鲜啤酒一元,想来我俩也吃不了一只烤鸭,就要了半只和煮鸭架的汤及“北京烤鸭”带的特色小饼等,还给了卷小饼用的小葱和特有的甜面酱等,俩人就这样吃了一顿,我的食量大还喝了些啤酒,不大一会儿,就吃饱喝足,这顿“国宴”俩人仅花了八元多,也算是奢侈了一次,就这样我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吃了一次“北京烤鸭”。

午饭后我俩来到了位于“前门大街”的“前门照相馆”。这家照相馆在北京非常有名,仅看它的橱窗里摆着的为各种名人拍的照就能看出:有周恩来总理的、有**主席的、有在当时才开始红起来、名震全国的中国女排队员们、还有些孙晋芳、周晓兰的个人照,我和郝淑珍看了看,还真是不错,人家连主席的像都能拍,咱们的结婚照也在这里拍了吧。商量好后就在那里拍了结婚照,那是在北京市也极少的真正婚纱照。郝淑珍身着白色婚纱,我穿上深色男式西服,打着领带,这是我第一次身着西服领带,手捧鲜花长长的绿叶陪衬在照片中,两人的合影,也是非常精神。那位摄影师也是勤快得很,又是用手势指挥,又是做出各种动作来吸引你的表情按他的意思办。当然这幅合影,现在还有,是黑白照,有两人的站立照婚纱照和并肩的横幅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能拍这种婚纱照的人在北京也是少之又少的,俩人站在一个台子上,灯光在正面、后侧面都打到了,亮的有些睁不开眼。那个曾为周恩来总理拍过照的老师傅,耐心在指挥,一边说着“往这边看,头再偏一偏,再笑一笑,好!”。他熟练的一边用手捏了一下带着长长快门线的手拿小气球,照完婚纱照,留下了地址,洗出后他们负责着了色还给寄回家里。而且信誉很好,后来一结算,花了十七元五角。多就多花了点儿吧,也是一生的唯一一次啊,郝淑珍非常心满意足,这张结婚照,至今还挂在我们的卧室墙上三十几年了,它带来了多少以往的回忆呀!这次旅行期间,郝淑珍性格也好,反正她也没要求,我说去哪儿她去哪,她没任何意见,俩人也从来没有过想法相左,都是一致的。

我们又在北京市溜达了几天,快该回去了,还有一些东西要买一买,我和郝淑珍也商量好,这次回去要给两家人每人带件礼物,还有在东北汤旺河郝淑珍她大舅的一家人,这也是个浩大的工程。

第二天我俩去了“王府井”大街,要买些回去的礼品,大街上,人流是熙熙攘攘,真是如“鲫鱼过江,往来如织”。我想起了一句古话,叫:人们每天是“攘攘熙熙为名来,熙熙攘攘逐利去”。但比起现在的人流来说,那时的并不算多。我们先到了北京第一百货商店,因为知道这里有位老模范售货员叫张秉贵的,在学校就知道他的先进事迹,卖糖果叫“一抓准”,就是你让他称多重的糖果他只要用手一抓就一颗不差!他在一楼的柜台,如常人一样接待顾客,可能也是由于他的原因,客人才这么的多,我也是开个玩笑,和郝淑珍进入商店后,特意直奔了到他的柜台,专门买了一斤糖块让他表演一下,他就随意抓了一把,放在秤上一验证,果然一颗也不差,是名不虚传!过去在报纸、收音机里经常收看张秉贵的先进事迹,还组织大家学习过,这次见到了真人,也不枉专门来北京第一百货商店一次。我俩又走到“王府井百货大楼”,这个商店在全国也是很有名气,那时“王府井大街”在北方要比上海的“南京路”名气要大,现在它俩在一争高低,只不过图的是广告宣传上的名气,这两个地方也去过,看着是差不多,但因为“王府井百货大楼”是在首都北京,新闻媒体报道对它宣传的多,所以名气也大。到了这家商店的门口,我和郝淑珍溜达了大半天,有些累了。对于逛商店,男人都有个共病,就是购物逛商店的耐心不足。但女人却不是这样,郝淑珍就乐此不彼,兴致勃勃的每家商店都要进去点一圈儿货,好像不知疲倦似的。这也是在我们县养成的毛病,我们县太小,商店也少,原来我俩又多在农村长大,因此,逛商店是免不了的,但在大城市却不一样,自己好歹在大城市呆过的,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两腿发软,于是,我就执意不进商店了,让郝淑珍自己去商店吧,与她说了我的不适感,她也就同意,我就在大门外的空地上站着等。她进去后,好半天也没出来,心想可能是转迷糊了,也可能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见了啥都觉新鲜,看也看不够,这可比我们县的商店大多了,我在外面等着干着急,于是没有办法就走了进去。走到门口,迎到了她,手拿了一件女式风衣,说:“你看多么好看,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终于出来了,我看了一眼她买的那件女式风衣,是浅米黄色,用红线镶成的边,涤卡面料,棉布的成份含的多些,的确质量也不错,问她怎么买了这么许久,她回答说,才走了一层楼一个柜台,挑衣服来着,我的天,才一个柜台,要是全走完这个商店今天还能回去吗,这是对郝淑珍的不大满意处,从此,再也不敢跟她逛商店了。这次还有许多要买的东西,“王府井”大街上的商店多多,走是走不完的,可供郝淑珍慢慢挑选,来一次北京,好歹也让她过过逛商店和购物的瘾啊。

我俩在北京市的大街上逛着,这时她遇见了理发馆,那时即使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在理发馆中烫头的也是很少的。郝淑珍要烫烫头,也赶一下时髦,于是看着那有各种发型的照片,左挑挑,右选选,我就任随她去了,又是等了许久才出来。这样好,在理发馆里,一个城镇小媳妇进去,一个大城市“狐狸精”出来,发型也好看多了,挺时髦的。问花了多少钱,她洋洋得意地说,三元二角钱,你说值不值。那时物价如此之低,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农民只能靠地的收成度日,收获的绝大部分交了公粮,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在南方有一点儿开始,北方人还无动于衷,农民手中根本无钱,还有那么多下乡知识青年,都靠挣工分,也换不来钱,挣工资的人很少,农民还不太允许做买卖,来钱的路没有,还是在“只要社会主义的苗,不要资本主义的草”时代。在东北的农村,每口人一天仅需几毛钱就能度日,更不用说关里了。只有在一九八二年以后,后来的领导人真正上了台,开始才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家手中才算有了钱。现在曾换算了一下,说那时的钱和现在一比价值要贵一百倍,是啊,我看也差不多,但是,现在很多东西在以前是不需要花钱的,如人们少不了的房子、汽车、儿童教育等,这些比过去贵了何止百倍千倍,而一些常用的产品如彩电、冰箱、洗衣机又便宜了许多,记得在八七年,冰箱一台还四五千元,相当于我们一个国家职工的几年时间的工资,而现在普通人用一两周的工资就搞定了,还有彩电等,比起工作和生活来说,还是现在的好。我们玩了约六天的时间,北京是真大,地方多,该回去了,还有许多的景点,如“天坛”、“军事博物馆”、“圆明园”等等都未去,时间也不多,只能与它们再见了。以后还有机会,再来看吧。

最新小说: 傀儡师 云雾肆意 太师要欺上 一场十五年的阵雨 浴火重生:狠毒嫡女复仇 炮火弧线 魔甲兵魂 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吞火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