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说实力完全是不对等的,周奉叔的近卫禁军只有两千人,而城防一万兵马都归萧鸾统帅,就是不用几位实力大臣府兵相助,从军力上看,也是一边倒的形势。但大家心里都在想,周奉叔是以勇武闻名,禁军如果死守不降,借内宫高墙楼台死撑个三两天,到时又该如何。
各路刺史和各地王候们会如何来做?有没有人会趁机以勤王的名义趁火打劫?萧昭业毕竟是皇上,来萧鸾府中的大臣也有暗下和他私通结好的,而且萧鸾已经听闻萧昭业和北魏兵马联络上了,时间一长,内外交困,什么事都可以发生的。
胜者为王败者寇,如果不能顺利废帝反被斩杀,到时萧昭业可以把所有的罪名都按到自己头上,所有的坏事都是自己所为,权臣乱党谋逆,史书上也一定会这样记载。
其实这事,陈子云在回来的路上就早已想到,如果没有那么多顾忌,萧鸾早就下手了,哪会等到现在。这个周奉叔不除,他轻易不敢动手。所以,陈子云早为萧鸾想好了办法。他让萧衍悄悄把计划说与沈约听了。
所以沈约得计之后甚为得意,才敢率先在人面前显摆起来。在无人应答后,他俯身而上到萧鸾身边献策。萧鸾听后连连称妙,把萧衍范云等人请来,又细细商量了一番。
陈子云想,虽然此计送了萧昭业的一条小命,但不能怪我,即使没有我的谋划,历史上的萧昭业也会在这几天里挂掉的,罪孽与我无关。
第二天,侍郎范云侍中萧衍等人在朝中都向皇上提出,皇帝上位一年,有不少人恪敬职守,理由提升奖赏,其中特意提到周奉叔,说他近年护驾着实有功,理当晋升将军。
但朝廷规定将军不可同时兼领禁军头领,因为这两个职位都太重要了。所以,萧昭业和周奉叔都不同意这样的安排。
周奉叔一口粗俗之语,张口就说:这不是明升暗降嘛,空头将军有个屁用。
范云说:皇上您和周将军都会错意了,大家的意思是周将军功劳之大,理应封赏,不但是可以当个将军,还应该领青州刺史,青州两万兵马同时归由周将军统领。
这句话说得周奉叔心里乐开了花,露出一口大黄牙。心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就真是开府建衙的大将军了,而且青州乃是南齐门户重地,如和北国开战,首当其冲。所以兼任青州刺史摆明了是朝廷的重用。
萧昭业和徐龙驹等几个心腹还有些顾忌,怕是萧鸾用了调虎离山之计。还是有些犹豫不决,周奉叔却利欲熏心起来,说:我看皇上不用担心,我今后领兵在外,谁胆敢有异动,我马上带兵回来,杀他们个屁滚尿流,血流成河。
萧昭业听了认为有道理,如此一来对皇权还是有保障的,就点头答应了。
两日之后,周奉叔带了数人便领印而去。
周奉叔是下午末时走的,相当于现在的两点多。四、五个人骑着快马春风得意,在城中也不顾路人安危,放马扬鞭。只用了两个多时辰,已在城外十五里了,刚找了个店铺想休息一下吃个晚饭,就见城中禁卫士卒飞马赶来。
那人翻身滚下马,气喘嘘嘘地说:皇上命大人接旨后,马上回城,说是有要事相商,后天再行赴任,说完把圣旨递交上来。周奉叔看了确是徐龙驹常代皇上写旨的笔迹,而且皇上说是北魏使者到了,镇守青州就要和北魏打交道,需要他亲自参与密谈。
理由堂皇,又是禁卫军的人送来的圣旨,周奉叔没有丝毫怀疑,马上带人回城。
到了北门之时,早就过了卯时,建康古时约在六、七点钟的样子就关了外城门。
周奉叔在城外喊了两声没人理睬,顿时发了脾气,心想这还了得,大将军回来,也无人开门,看门的士卒定是偷懒耍滑,我没看着也就算了,撞上了大将军算你倒霉,我一鞭子抽的你皮开肉绽。
他边想边拎着马鞭到城门边上寻人,哪知数百人马人提着刀枪举着火把从城内藏兵墙后转出,走在前面的正是大臣范云。周奉叔看来者不善,正欲后退闪身走人,早被数名健卒牢牢抓住。
范云也怕是夜长梦多,连假传的圣旨也没有读一遍,点了点头,一武士便大刀一挥,周奉叔连句话都没说出来,一颗人头就滚落在地,最终是死无全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