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89%的人感同身受。”
这是海报上薛德使用的宣传语。
而这句话,也随着电影的上映不断被人引用。
某校园bbs论坛。
“你们去看了《初恋这件小事》吗?有看过的给个评论。”
楼下立刻有人回复到:
“无法形容,我哭了好几遍。”
“没错,堪称中国版的《情书》。”
“我女朋友吵着要去,怎么破?”
“我也想看,哪位哥哥带我去看?”
“.......”
论坛里吵吵嚷嚷的,说什么的都有。
当然,讨论《初恋这件小事》的不止学生,还有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影评人士。
最新一期的《外滩画报》就用了“89%,见证青春的电影”来形容《初恋这件小事》。
在详细的评论中,它不止一次的提到影片的连贯性和煽情性,并称其为大陆最好的爱情片。结尾时,上面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最美好的岁月遇见你,在最纯真的年代爱上你,而这,就是初恋这件小事。”
相比于《外滩画报》的煽情,《上海一周》从另一个角度来评论电影。
“结局很有寓意,没有老套的大团圆,有的,是对已逝年华的留恋。电影描绘的不是童话,而是真实的青春。初恋,大多是残酷的,但是,也许多年后,当我们回想起这段记忆,我们也会笑着流泪,而这,就够了。”
《青年报》完全换了一种口吻调侃的写道:“为什么我们总是错过?因为我们不会《让那个人爱上你的九种方法》。为什么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没看《初恋这件小事》。”
“......”
当然,有人夸奖就有人批评,其中,最猛烈的抨击来自于《新民晚报》。
之前因为薛德的刻意误导,让主编林海为此发了一篇名为“国际导演疑似现身上海,神秘爱情片誓要超越《泰坦尼克》”的文章,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拉长,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林海却因此而被领导痛批了一顿。
怀恨在心的他等到《初恋这件小事》正式上映后,亲自写了一篇文章来批评薛德。
文中写道:“一部集狗血与荒谬的小儿科电影,一部宣扬早恋行为的幼稚电影,一部有损情商和智商的荒诞电影。现在有些导演,为了一些利益,不顾其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大肆宣扬早恋的美好,用一些幼稚的故事,迷惑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
文中虽然没有点名说薛德,但是其内容不言而喻。
可惜,我们林海主编的言论显然被人们抛弃在了一边,且不说《新民晚报》本就没有多少年轻人会购买,就单说他的观点也并不被年轻人所接受。
《初恋这件小事》第一天的票房,薛德是次日凌晨才知道的。
七夕这天,从下午两点开始,一共四场,全国一线影院同时上映,上座率高达70%,首日票房便达到了325万。
当听到这个数字时,薛德兴奋的从床上蹦了起来。
要知道,这是2000年,而且他用在拍摄和宣传上的总费用才将近一百多万,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出色了。
当然,这也占据了一个节日的因素,因为是七夕,很多情侣在逛街之后休闲之余会去电影院看电影,而《初恋这件小事》很好的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第二天的票房便有些回落,但一样收到了297万。
仅仅两天时间,可以说成本便已经回收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恋这件小事》在良好的口碑宣传下,也许会迎来一个井喷期。
“薛德小老弟,恭喜你,第一部电影就大获成功啊。”
看到现在满街都有人热议《初恋这件小事》,朱骏难得的来到薛德的住处。
“哪里哪里,托朱老哥的福,电影还算是完成了。”
薛德见到朱骏,很是客气的说道。
“薛老弟,老哥这次来是想和你在谈一笔合作,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