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找不到下手的时机,又想着她在皇太后那里,从言辞之中也能看出她对司马氏是抱有善意的,因此只能暂且搁置了自己的计划。
谁能想到,就是这个不被司马师放在心上的女人,透露出了“晋王太傅或欲谋国”的消息。
穿越女说的司马师有不轨之心的可能有两种,一种,就是现在所有人都认为的,他是为了扶持晋王曹绍而实行的,另一种,就是只有司马师自己知道的,他至今依然没有放弃让司马氏代魏的想法。
历史上的司马师好歹还被追封了一个世宗景皇帝呢,司马子元觉得自己作为先知,怎么也不能混得比他差。
正始四年,晋王太傅上表请朝洛,大将军爽、骁骑将军朗等不许。
未几,遣使者至辽东,探其有无反心。
正始五年,鲜卑攻辽东,晋王太傅请朝中出兵救之,曰不可。
其时爽、肇、朗出兵伐蜀,太傅司马懿称病不朝。
王太傅司马师遣军五万相抗,追击至草原,灭鲜卑一部,引弓之民因号为“杀神”。
同年,秦王曹询薨。
次年,曹爽等兵败,归京后,复召晋王绍入京,晋王太傅固辞之。
辽东边境处有大魏驻军者,常与晋王军相战,洛阳三月数发诏令,使晋王并王太傅轻车简从入京。
六月初一,王太傅司马师发檄文,言“天子颖慧好学,诚纯仁孝,登位固烈祖明皇帝所愿也。然大权操于爽、肇、朗等之手,人心未归。晋王,烈祖明皇帝、皇太后嫡子,天子之弟,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自幼主嗣位以来,奸回掌权,横起大祸,伐蜀无功,徒耗国力;胡部犯辽,坐视其行;防我之心极盛,常令大军犯晋国边邑,乃欲迫晋王入京,复演秦王早殇之事。臣闻:‘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于躬,实欲求死。不得已者,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天行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予心。”
司马师的这一段话采自明代燕王朱棣奉天靖难的时候起兵的誓词,外臣藩王堂而皇之地起兵要求清君侧,在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之后的数百年内再无发生过了,因此晋王曹绍——当然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做主的人是晋王的太傅司马师——骤然起兵,真的是惊倒了一群人。
不过仔细想来,他们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
秦王曹询的薨逝可以说是病亡,但是非要扯到阴谋论上,似乎也不是不行。
毕竟当初先帝可是直到最后一日才选定了如今的天子曹芳做太子的,如果先帝最后没有指定继承人的话,年长的秦王曹询其实更有可能被拥立为天子,毕竟长幼有序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天子曹芳继位的时候年纪只比晋王大了几岁,并不像先帝一样,在继位的时候已经心智成熟、理政手段也很高超了,先帝可以在短短的几年内撇开辅政大臣自己独揽大权,但是现任天子却依然是强势的辅政大臣手中的傀儡。
但是,当年喊出清君侧的人,短短数月之内就兵败,吴楚七国之乱作为最早的藩王谋反事例,但真的是为后来者演示了什么叫倒霉和慌乱,什么叫做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虽然如今的曹魏占据的并不是整个天下,但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分,他们实际上是中原正统,远远比东吴和西蜀要的来得繁华,所以辽东之地的兵力根本不能和整个曹魏相比。
而若是晋王曹绍那边与孙权、刘禅等人合作的话,那就是背叛整个魏国,是会被整个曹魏的统治阶级所排斥的。
要是单纯是晋王曹绍和天子曹芳的辅政大臣的撕逼的话,那还能看成是曹魏皇室为了天子之位而进行的内斗,大臣们要么站队,要么中立,这都不是问题,但若是牵扯到东吴、蜀国这种他国政权的话,那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
所以曹绍这边能得到的最大的助力,也就是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