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何后面就知道怎么带兵打仗了也很简单,活下来之后要想在下一次战场上活下来,就得自己总结战略方针,就得知道下一次敌人会从哪一个方向杀过来,就得知道如何防御。这些都是在战场上总结出来的。
所以蓝玉和王弼非常能理解那些草莽英雄,不是逼到了一定程度这些人本来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如今这些人都要被逼到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的时刻,那就说明真是到了家国都快要破败的程度了。
“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夏元吉问道。
指挥佥事于是侃侃而谈:“那家伙就说,当时不少江湖好汉都支持国王的改革,甚至还想着组织义军接受国王的统一指挥,只是后来发生了点事情,造成这件事搞不成。”
夏元吉就问道:“这些江湖人士还能知道国王的困境,还能组织军队去支持国王,他们很厉害啊。”
这的确是,这些江湖人还能在朝堂上有人不成?
指挥佥事解释起来:“在他们三弗齐,那小子,也就是盗门中人有个前辈,很厉害干到了国王亲卫队副队长的职位。”
夏元吉和蓝玉都要竖起大拇指。
可以啊,一个小偷能干到这个位置真是不容易,肯定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指挥佥事说道:“据说是这位前辈在一次偷窃时候,被人抓住,然后硬生生割掉了命根,他就只能金盆洗手进了王宫当太监,然后因为有些身手就混了出来。”
难怪!
大家脸色都有点尴尬。
指挥佥事继续讲:“或许是这件事不光彩,所以为了给自己脸上增光,这位前辈利用自己的身份把不少同门给捞了出来,渐渐地在江湖上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江湖人士都给他取了个外号——及时雨!”
大家愣了一下。
都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水浒传现在虽然没有后世那么的传奇,但是在舞台喜剧上面已经有了宋江这号人的名声。
施耐庵和罗贯中很可能是师徒,他们两个都曾经在军中当幕僚,那时候也是类似三国争霸的局面,所以罗贯中才能写出三国演义,施耐庵写出了水浒传。
其实他们两个人的小说,很大程度上是接见了戏曲,然后杂揉了民间传说而成。
蓝玉和王弼他们都听过这个及时雨宋江的名号。
没想到在三弗齐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太监,因为经常打捞同门,所以得到了这个外号。
看到夏元吉和蓝玉笑话,指挥佥事也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个及时雨在宫中经常看到国王一肚子的委屈,就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国王,国王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是交给他一项任务,组建江湖人士的大军,江湖人士一来讲义气,二来本身还有些身手和本事,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说不定有用。
于是及时雨就去组建军队,只是中间被太后的人察觉,及时雨在一次被捕的行动当中为掩护大部队,英勇就义。
江湖大军经过这一次的挫折,只能遁迹江湖。”
夏元吉和蓝玉只能叹了一口气。
虽然立场不同,但是对于这样的爱国人士,大家还是给出了足够的尊重。
蓝玉于是问道:“既然他们如此的忠心自己的国家,他们还愿意跟我们合作?”
这也是夏元吉很奇怪的事情。
既然有这份忠诚,和这些人合作简直就是自找欺辱。
可是指挥佥事却说道:“其实不然,自从江湖大军被朝廷剿灭之后,不少江湖人士就遁迹天涯,也有不少人最后想明白了,其实只要能让天下的百姓好过,他们这些江湖人士根本阻挡不了历史洪流。
这个盗贼之所以留在京城,没有遁迹天涯,其实也是在看看咱们大明如今是不是信守承诺,要帮助他们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句话一出,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真是没想到这些人居然还有这样的心思。
本来有这份觉悟的人应该是吃朝廷俸禄的官员才是,可是那些官员只想着要如何从百姓身上吸出血来。
而这些江湖儿郎们却在一心一意地为百姓着想。
从他们想要阻止义军帮助国王改革,就可看出这帮热血汉子是真正的想要百姓好。
夏元吉也是有点动容。
这些江湖人士或许是看惯了朝廷的尔虞我诈,所以早就已经没有了那些破旧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只要这个朝廷是为了百姓着想,能让百姓过上点好日子,他们就愿意帮忙。
就像当时的国王要实施改革,难道当时的江湖人士不知道帮助国王,那是非常危险的吗?
这些江湖人士的消息也很灵通,应该知道当时的朝廷大军,都掌握在了太后手上。
而当时太后他们代表的是家族的利益。
一旦和这样的家族对抗上了,那就是和死神对抗上没有区别。
但是这些江湖人士哪个退缩了?
从这些细节上就可看出,这群江湖好汉们的觉悟。
啪!!
夏元吉一拍桌子。
“听了你的陈述,本督决定了,如果这些人真的愿意和大明合作,我们愿意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其实这也是大明的想法。
不管是在哪里,百姓们的日子好了,大家的日子才能好。
如果只想着剥削百姓,那离亡国就不远。
这不是虚伪的历史主义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百姓们在王朝更迭当中好像扮演的角色不重要,但是哪一次王朝更迭少得了百姓的支持?
百姓们在官员的口中那是贱民一般的存在,可以肆无忌惮地剥削,但是反过头来想想,哪一次的起义不是从百姓开始的。
陈寒知道这些所以他的根本目的是让,百姓们的日子好一点。
这既是他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是他的信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