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可是银骨炭,京城里卖的价格也不便宜。反正他们在家里头烧的都是灰花炭,也用不上这银骨炭。
老大家的跟老二家的都是心好的,说的话正好说到了张杏花的心坎上。
她十分欣慰,拉着两个儿媳妇的手道:“你们两个都是个好的,等明年再种棉花了,咱们就不拿出去卖了,全留在家里头给你们做新棉袄新被褥。”
除了棉花跟银骨炭之外,家里人有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再拿点其他的东西带上,说是给宋声和陆清他们用的。
在他们看来,宋声夫夫俩在京城里生活艰难,肯定是省吃俭用,哪比得上他们如今在宋家村的生活,不说能够顿顿吃鸡了,最起码顿顿吃肉还是能做到的。
宋家三兄弟又从家里收拾了不少东西出来,说要给宋声带过去。
而宋平这个当大哥的,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捆绳子,说要给宋声带过去当晾衣绳用,还说他们的晾衣绳肯定没有这把结实,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么一来,两辆牛板车肯定不够用了。
张杏花干脆让宋老大他们到集市上又买了一辆骡车回来。
骡车适合赶路,而且比牛车便宜。到时候就算从京城回来,骡车在家里放着也能用来拉货,不会闲置糟蹋了。
骡车主要是用来拉东西的,最后全家收拾完,行李还有给宋声和陆清带的东西全都放在了骡车上,也不知道都堆了些什么,竟是装了满满一板车。
一家人出门之前,张杏花特地让宋平去跟里正说了一声,这才出发。
他们仅用了一天收拾东西,赶在第三天的早上就走了。早上雾气重,他们人多,阵势也大。光是牛车就有两辆,再加上还有一辆骡车,他们想走得低调一些,不想被当面议论。
一辆牛车在前面,中间是堆满东西的骡车,后面又跟了一辆牛车。这也是为了看好骡车上的东西,走在后面万一不小心被人拿了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走到镇上的时候,张杏花在路边看到一个写信先生,可以代笔书信。她想着不如在这里写封信给三郎,告知他全家都要去京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