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一样,文化发展一样,但历史人物和朝代却有不一样的地方,具体怎么回事儿还得等有机会了,找书看看。
至于地理位置,他们开始的推测没有什么偏差。
沈玉英觉得这里还是偏北方,因为有很多植物只有北方才有。
至于具体位置,如果真让沈玉英来说,她觉得这里很像辽西走廊的某条通道,但是也不能完全确认,还是那句话,原身见识太少,导致她想推测都没有办法。
不过这些现在都不太重要,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填饱肚子,不挨饿。
所以所有能吃的东西都不能放过,小鱼小虾,螃蟹林蛙,她们看到什么都往水桶里装。
小鱼小虾其他三个人可以接受,河蟹林蛙又都是她们没有吃过的东西,不过有昨天那美味的蒜苗炒河蚌在前,她们也不再多问废话,沈玉英让她们抓啥,她们就抓啥。
今天这河湾上下自然不止她们四个人,各家女人孩子都在这河湾里,都想着趁着河水没上冻,先把水里的吃食收到家里,林子里和坡上的不着急。
秋娘和麦草也在,两个人在湾里落脚也有两三天了,不多言不多语,不乱走,自己找吃的,捡柴火,只在她们自己的那个沟里坡上,和前面活动。
来前面采水芹菜也是和徐老蔫媳妇儿她们一起,秋娘手巧,麦草能干,两个女人在这里正经活的挺好。
还是那句话,人想好好活着,还是得靠自己。
这些女人孩子现在能吃饱睡暖,即便现在赤着脚泡在冷水里,抓鱼抓虾采水芹菜,依然有说有笑。
交流着找到各种东西的吃法,保存方法,每家都有每家的经验,沈玉英含笑听着,这些人大多都不识字,可是生活经验都不少。
其实后世也一样,有多少工具,吃食方法,生活经验都是口口相传,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甚至包括看天气,断阴晴,那些民间谚语,二十四节气歌,不都是这么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绝对是无穷的。
女人们快手快脚,一篮子一篮子野菜,送回自家沟里,这些都是未来她们熬过这个冬天的底气。
沈玉英她们把身边的篮子都装满,开始往山谷里倒腾。
还没等倒腾完呢,小六子和江小鱼抬着一筐田螺和河蚌回来了,不等把东西放下,就对着路障里面的陆常山和外面的沈玉英道。
“叔,婶子!村里又来了不少流民,还和原来的流民打起来了,陆浔哥让你们过去看看。”
“他说好像是原来村里的人,又逃回来了。”
沈玉英和陆常山都是一愣,这还真回来了!那他们两个人还真得去看看。
不用她们说话,陆银凤和桃花,小草已经把楚玥和樊大娘送回坡上了。
楚玥无奈,咋她一出来外面就有事,偏偏她还不能出去看热闹,干着急。
陆大伯沉吟了一下,对着陆常山道。
“我就不去了,和小六子小鱼看家,你们去看看咋回事儿就行,记住不该管的咱不管…!”
沈玉英和陆常山点头,自然明白陆大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