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殿试的学子们离去之后,皇随意翻阅了几份卷子就离开了,殿试皇帝虽是名义上的主考官,但他却不可能阅遍所有的卷子,除了先交卷的那几个他会看一看,等所有卷子都上来后,他又会随抽几张看看,其它的卷子都是由会试的主考官以及现场的图龙阁学士阅。
等他们阅完之后,会挑出五六份大家认为最出众的文章递给皇帝,由皇帝来钦点排名,现场除了江阁老之外,还有四名图龙阁的学士,一百三十六份五百字以内的文卷由六人一起来阅,没费多少时间就阅完了,大家再把和自觉得好的文章合出来,五人共阅,挑出数篇大家公认最好的文章,递到御案上。
“吴恩,你觉得这萧梓修怎么样?”御书房内,宋真宗手里拿着梓修的那篇《论时政利弊与民生发展》以及他今日刚完成那篇感言,手指在御案上一边轻轻敲击,一边对近身服侍了他三十多年的老太监开口。
臣,不敢胡乱评价。”吴恩小心的看了宋真宗一眼,一脸忐忑的开口。
第二百九十八章、状元及第
“让你说你就说,有什么不敢的,这萧梓修啊,说来确实不同凡响,此子十一岁就过了童生试,十四岁考中秀才,由童生到秀才,一连三试,他都是头名,也就是说,年仅十四岁的时候他便是一县的小三元;十七岁中举,并摘下了那一届河南府的解元桂冠,今年二十岁,又是会试的头名,如果此次再被钦点为状元……”
“咱们大宋朝开国至今,曾出过两位大三元,一为太祖年间的孙何、一为现任礼部尚书的王曾,但这两人都只是大三元,却非小三元出身,萧梓修若此时被点为状元,他将是我朝建朝以来的第一位同时获取小三元和大三元的人。”宋真宗淡淡的瞟了吴恩一眼,道。
“那,官家,您觉得他的文章与他的才名相符吗?”吴恩小心翼翼的接了一句。
“以我朝如今的科考制度,能一路由童生头名杀到会试头名的学子,名不符实的几率很低,这次恩科,有好几个学子的文章都相当不错,比如说宋庠,还有一个余靖,尤其是宋庠,以他的水平,如果放在其它任何一届,只怕都是一个孙何和王曾般的人物,但此次,他的文章和萧梓修比,却仍有一定的差距。”
“这差距指的不是文采,而是指的视野、大局观以及对国情实况的了解,萧梓修的这篇策论,虽然朕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英明神武,气吞山河的君主,可看到他的策论之后,亦忍不住生出了几分热血沸腾之感,他的文章与其它学子不同,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大气磅礴,最重要的是他的策论中提出的几个方针策略有很大的落地可行性。”
“即便朕很少外出,却也知道能写出这等文章的人,除了满腹才华之外,对我宋境各地的风土人情,民生现状也了若指掌,这样的文章,当朝很多为官多年的人也不一定写得出来……”宋真宗微纠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