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朱红宫门外,一群大臣鱼贯而出。
突然,一名红袍文臣顿住脚步。身边围绕的一行人看向他。
“用修?”
文人看向大红宫墙,恨声道: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身边官员闻言脸色一变,俱都看向文人。
文人环顾一周,大声道:
“万世瞻仰,在此一举。”
“今日有不力争者,共击之!”
毒辣辣的太阳照着整座紫禁城,整座皇宫一片静谧。
正在用膳的朱厚熜突然停下手中动作,又仔细的听了一阵。
侧身道:
“黄锦,你去外面看看。”
“朕怎么听见一阵叫喊声?”
身边的宦官领旨下去,不多时,慌乱跑进,急声道:
“陛下!群臣集于左顺门!”
“正在叩门!”
少年皇帝的脸瞬间沉了下来。
“为首的,你可看清是谁?”
宦官低头道:
“翰林修撰,杨慎。”
朱厚熜放下手中筷子,看着桌子上的膳食,突然问了一句。
“你说,过一会儿他们会不会拿圆木撞门而入?”
宦官慌忙跪倒在地,额头浸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脸色顿时苍白一片。
朱厚熜念了一句,没在言语。
他听着外面若隐若现的哭喊声,偶尔还有几下捶门声。
“都撤下去吧。”
朱厚熜看着满桌的膳食,缓缓起身,向深宫处走去。
“去把那些人的名单记下来。”
“一个也不许遗落。”
“朕要让他们知道,朕即一切,君威不可犯。”
“这左顺门……”
“不是那么好叩的!”
……
【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七月十五日。】
【朱厚熜第二天就要为母亲上尊号,大臣们对朱厚熜的做法极为不满,情绪也颇为激动。】
【散朝过后,护礼派二百多人迟迟不愿离去。】
【他们集体跪于左顺门外,高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
【杨廷和的儿子翰林学士杨慎慷慨陈词:“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有人将下朝的群臣拦留在内金水桥,鼓动、感染,也不乏裹挟的意味。将群臣迅速集结起来。】
【以杨慎为首的新护礼派官员声震阙庭。】
……
大明。
“咱还是对他们太好了!”
朱元璋拍着案桌怒骂道:
“一群混账!”
“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在眼里还有没有皇帝?有没有天子!”
“有没有大明律法!”
马皇后连忙开口道:
“重八,你先分清过去未来!”
“这是以后的事,现在可以改的。”
朱元璋很想破骂一句改他妈的头!
但面对妹子这话不能骂。
朱元璋冲着瑟缩的宦官怒喊着:
“把燕王给朕叫来!”
……
【朱厚熜命司礼监记下所有参加者的姓名。】
【史料记载,参加此次集体示威的官员共计二百二十人,其中六部尚书五人,监察院都御史二人,六部侍郎三人,另有三品以上高级官员三十人,翰林院、詹事府等十余个国家重要机关的官员一百八十人。】
【朱厚熜大怒,下令将闹事的一百三十四位大臣逮捕入狱,其余八十六人听候处置。】
【七月十六日,朱厚熜将章圣皇太后的尊号定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七月二十日,朱厚熜下令,叩门参与者二百二十人。】
【四品以上者夺俸,五品以下廷杖,一百八十人受廷杖,编修王相等十七人因廷杖而死。】
【随后,又将首辅毛纪罢相、吏部尚书乔宇罢官,将杨慎等七人再次廷杖、贬官,其中杨慎戍边云南永昌。】
【这一年,朱厚熜刚满十六岁。】
【在棍棒的呼啸声中宣告天下。自此以后,他不再是那个处处受制于人的少年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