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苗绍、张义等人也纷纷请战,要先走一步追击清军。
刘衍笑着说道:“呵呵,大家不用着急,本公预料,多尔衮部逃不掉的,咱们不必急于这两天的时间。”
众人见刘衍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随即便在刘衍的部署下,各军开始在锦州城内外驻防。
陈勋率领国防军第一军在城内驻守,其余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分别在锦州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驻扎大营。
“各军的夜不收要向四周探查情况,重点是向北面探查,要咬住多尔衮部的踪迹不放,为我东路军提供军报消息。”
“是。”
军议结束之后,刘衍在府衙内设宴款待太子朱慈烺,其实也就是一些简单的饭食,毕竟在战时,能找到的庖厨也做不出什么奢华的菜肴来。
酒过三巡之后,刘衍便笑着问道:“大军出关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殿下有和感想?”
刘衍之所以坚持带着朱慈烺出关作战,就是要打好与朱慈烺的关系,为大明的将来培养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在刘衍的心中,大明最合适的政治制度就是君主立宪制,大明的最高权力机构应该是内阁。
所以一个合格的下一代皇帝,可以大大减少刘衍改良大明政治制度的难度,提高推行成功的机会。
此时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出关之前,本王对于民间疾苦,对于辽东的局势,对于天下大势,都是知之甚少。本王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都是从朝中的伴读大臣处知晓的,那些伴读大臣都是满嘴的圣贤言,根本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听他们一百句,都不如本王出宫亲自看一看来的直接!”
“好!”
刘衍大笑起来,对于朱慈烺的表现很是满意,毕竟朱慈烺才只有十六岁,能有这样的认知,敢于推翻从小就接触的言传身教,的确是非常难得,也非常不容易的。
“殿下能如此说,本公心中非常高兴,看来大明复兴在望,大明又得明君啊!”
朱慈烺闻言顿时脸色一红,说道:“大明有阁老在,才真的是复兴在望!”
当晚,刘衍与朱慈烺尽兴而散。
次日,东路军各部将士休整了一日,并且在锦州城获得了下一批的钱粮、物资补给。
就是在这一天中午时分,许铭、钱樰率领国防军第七军、第八军抵达了锦州城。紧接着,沈拓率领国防军第五军也抵达了锦州城。
两路将士斩获的清军将领首级,以及大量的缴获,都被送到了中军处。
刘衍与朱慈烺前往城中校场内视察了一番,特别是见到了怡亲王巴布泰的首级,朱慈烺更是大喜,当即说道:“本王会亲自上书陛下和内阁,为有功将士请功!”
随后到了第二天的下午,东路军主力出关后,一支率军驻守山海关的国防军第九军贾洪雨率军抵达锦州城。
贾洪雨率军从山海关行进到锦州城,见到了广宁中前所城、高岭驿、广宁前屯卫城等战场遗址,大军将士都是震撼不已,同时各部将士都是摩拳擦掌,憋足了劲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立下战功。
而贾洪雨更是这样,自己本来就没跟着刘衍出战过,也没立下什么大的功劳,却被刘衍提拔为国防军第九军总兵官,这让贾洪雨心中有了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认为自己这是“无功受禄”了,完全是刘衍的“照顾”。
所以贾洪雨更是在心里憋了一股劲,要率军在辽东战场上立下大功,也好堵住旁人的嘴,安定自己的心,也让提拔自己的刘衍脸上有光。
在府衙内,贾洪雨在安顿好国防军第九军将士之后,专门进城拜见刘衍,笑着说道:“呵呵,下官拜见阁老!”
说完,不顾刘衍的阻拦,贾洪雨硬是跪下来行礼,然后才小心翼翼的坐在椅子上,但是却只坐了半个屁股。
“山海关的防务如何了?”
贾洪雨说道:“阁老放心,国防部已经从北直隶调集了驻防军保河营(保定府、河间府)一万数千将士进驻山海关,大军后路不会有问题的。”
“嗯,这就好!”
随后刘衍与贾洪雨有说有笑的聊了许久,期间贾洪雨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刘衍笑着说道:“贾总兵在皇明军事学院内的成绩很不错,这就说明贾总兵是有能力统领一军的,不用多想,只管做好分内之事。”
“是,阁老教训得是,下官一定谨记在心。”
过了一阵送走了贾洪雨,刘衍也是笑着摇头,想不到贾洪雨这个当年的上官,也会有今日的风光,却成了自己的下属将领。
随即刘衍便命人前来,说道:“立即通知各军将士,明日一早大军出发,向辽河方向追击满清残部!”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严阵以待
次日一早,刘衍率领东路军三十多万将士从锦州城出发,开始向辽河方向挺进。
此行的路线,是刘衍与各国防军总兵官协商之后定下的,东路军将士将途径大凌河堡、杜家屯、西平堡等处,一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几十万将士抱成一团,向辽河一带平行推进,绝不给清军任何扭转战局的机会。
至于大军的后勤补给,则由施大瑄率领的北洋舰队提供,一千多艘战舰不但可以为大军提供来自海上的支援,还负责从山海关向前线转运钱粮、装备等各种物资,清军想要切断明军东路军的粮道,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报!”
“启禀阁老,大军前方,国防军第二军的先头兵马咬住了一支汉军镶黄旗的兵马,人数数百,正在展开围歼作战。”
“报!侧翼国防军第六军骑兵部队围住数百朝鲜两黄旗兵马,正在进行围歼!”
这一路上,明军的追击速度虽然并不是很快,但是也绝对不满,清军之中的步兵和溃兵,或者是各旗的伤兵,几乎都被清军主力丢在了后面。
以至于刘衍率领的东路军将士这一路上,不断能够追上零星的清军兵马,多则数百人,少则十几人。国防军各部将士只要遇到落后的清军兵马,便一拥而上当场围歼,绝不会手下留情。
六天之后,刘衍率军抵达西平堡。
西平堡是辽东的一处重要堡垒,当年野猪皮努尔哈赤便亲自率后金军西过辽河,当时守河的明军不敌败退,后金军追至西平堡。
当年西平堡的守将名叫罗一贯,此人悍勇忠诚,面对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劝降,直接斩杀使者拒不投降,准备率领所部明军将士死守待援。
随后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攻堡,罗一贯与守军万人皆力战而死。明军广宁游击孙得功、总兵祁秉忠、参将祖大寿会同镇武堡总兵刘渠率军三万赴援,在平阳桥遭到鞑子大军的伏击,总兵刘渠等战死,孙得功逃回广宁,祖大寿逃到党华岛,全军三万人马死伤殆尽。平阳桥守将闵云龙及镇武堡都司金砺等率军民投降。
此时刘衍从西平堡残破的城桓上,依稀还能看到当年大战的痕迹,心中也充满了遐想:“当年抗击鞑子的英烈,会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大明王师会卷土重来,会不会想到,满清鞑子会被汉家王师打得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