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秒,许朝阳脑子里关于殷如更的记忆全都炸开了,好像上辈子看过的人物资料都出现在了眼前,因为何应勤这话,分明是有所指!
殷如更,1904年自费留日;
1909年归国,随黄星参加辛亥革命;
1913年革命失败后,再次赴日,入早稻田大学主修政治,这在当时没什么,如今看来可是个很危险的科目;
1916年二度归国,任黎圆红复国会众议院秘书,后成为了驻日特派员;
1920年,勾结特务在阜宁设立新农垦殖公司。
这儿得暂停一下,光从这份履历上来看,他已经成汉奸了,更何况据说这个货还娶了一个鬼子娘们当媳妇。
1925年,任东北郭部外交处长,郭部溃败后,躲入新民鬼子使馆,由鬼子今井房太郎护送潜逃去了那个破岛,自此躲过了东北王报复般的屠戮;
到这儿,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出来殷如更已经成为铁杆汉奸了。
可到了1928年,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驻日特派员,10月归国成为了淞沪政府秘书,12月任交通部航政部司长,后任陆海空军司令部参议,这坐火箭的攀升速度,恐怕是原单位的人还没认全就已经高升了,这要是没人操控,谁信?附加一句,当时陆海空司令部总参谋长,是何应勤。
1932年,参与《淞沪停战协议》签订。
今年,又被专门从淞沪调到了北平,参与《塘沽协定》签订。
好家伙,这还真是北平没人了,得专门从淞沪往过调人。
可这份履历偏偏就是如此奇怪,奇怪在哪?奇怪在所有人都好像瞎一样,明知道郭部溃败后,是由鬼子给他送到了日本,却依然在用他。
这也是许朝阳看历史的时候,最纳闷的地方。
蓝衣社都是吃干饭的?不知道他姓殷的底子潮?
问题是,何应勤在说出了‘离他远点’之后,生怕自己这个爱将听不懂,专门说了一句:“民国十五年,他曾经是司令部驻沪办事处的主任,还当过随从翻译。”
民国十五年也就是1925年,这一年许朝阳记忆最清楚的事,是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第一军,写日记的当军长。那殷如更这么个人,能给谁当随从翻译?
要是将历史往前翻,爱写日记那位是1906年去的小破岛,殷如更是1904年去的,当时的留学生圈子可不大,这俩人,能不认识么?
再把历史倒回来,何应勤秘密与日签订《塘沽协定》是谁泄露的?
为什么把参与了《淞沪停战协议》的殷如更调到北平,想利用他的对日外交经验搞定这件事的时候,就泄密了呢?
再把视野放大,以许朝阳所处的这个世界来说,29军在喜峰口打出了声威,他许朝阳在密云一战击退了日寇,何应勤那时候可是将北平各处报纸当成了朋友圈,几乎天天都在上面露脸,地位是与日俱增。
这种情况下,把《塘沽协定》泄露出去,谁获利最大?
要是没有《塘沽协定》泄密,老冯敢在开会的时候指着鼻子骂何应勤汉奸么?
如果没有他们在后边拆台,何应勤能在‘西安’那件事出现以后,站出来一定要‘武力解救’吗?这内斗的心机、手段,绝了!
当然,这些都是许朝阳的猜想,可他按照这个想法往下猜,好像一切的事情都顺畅了。
“听明白没有啊!”
何应勤在许朝阳不说话了以后,提高音量问了一句。
许朝阳立即摇了摇头:“不明白,但您怎么说我怎么办。”
这要是许朝阳都能听明白,他就进不来何应勤的办公室了!
还想驻军大沽?做梦去吧!
“不开窍。”何应勤看着他骂了一句,可脸上却全是笑,你都弄不明白他究竟是希望许朝阳开窍还是不开窍。
也得亏许朝阳是穿越来的,否则,站在当下的位置上,他是一天儿也活不下去,天天猜哑谜,谁受得了啊?
“主婚人的事,我就不去了,我看李副主任挺合适……”何应勤还替许朝阳想了一道,怕自己现身影响太大:“不是,你到底来找我什么事啊?”他这才想起来问正题。
“啊,何长官,我想请您下个令,让北大……”
何应勤听许朝阳说着走回到了办公桌旁边,拿起纸笔刷刷点点说道:“这点事还需要我给你办,你自己就不能攒点人脉嘛?”
可批下这条命令的速度却比任何部门上报上来的任何政令都快……
许朝阳拎着何应勤书写完的这道命令,心里想的却是:“我要是走李副主任的门路审批这道命令,没准命令就批不下来了,只有咱的人脉是你,说话才好使啊!”
何应勤看着许朝阳站在身边憨笑,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别的事了?婚礼上要是还有什么需要我帮着办的,这会儿开口可还来得及。”
许朝阳依然在笑,他也只能笑……
感谢‘蛐蛐和鸡蛋’两千赏!
整这么些个干啥啊,太多了兄弟,下回别的了,这够看多少书的。不过,依然感谢你的出现,感激不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