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兵士们寄回来的家书中,也提到过这些事情。至于,以后他们家里是否要抽壮丁去当兵打战,现在哪里顾得上啊。连眼前都活不下去了,还管得了身后事吗?更何况就算呆在这里,也不一定就抽不到你去上战场啊。反正朝廷前不久已经在民间抽了一回壮丁。所以这件事,办得极顺利。
也许是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朝廷中也开始稳定下来,大家反而少了些勾心斗角。就连皇上都一反常态,好象自己又年轻了二十岁一样,天天都关注与北蛮的战争。时不时的表章一下,死去的兵士,安抚民心。更是令众大臣与众皇子,不敢轻举妄动,人人兢兢业业。一时间,所有的贪官污吏全不见了,居然开创了一个清明的时代。
☆、第71章文武将军
迁往济洲府的乡民们,从全国各地慢慢抵达济洲,有了平王的监管,当地官员也不敢出乱子,这些人很快就得到了妥善安置。因原本就有不少的空屋子与荒废的田地,他们一来,就分到了住宅与田地,又得到了一些种子与粮食。这些人就安心住下来了。虽然日子艰难,但也有了盼头。从此他们就有了新家,有了新的生活。
与此同时,耿秋和余明仪把家里最后的一批存粮也全部捐出去了。这几年,两家也算得上是北县的产粮大户了。他们两家各有约三百亩田,产出基本没有卖掉,一直存着,就是知道,朝廷供应给北边军队的粮食肯定不够。
于是,这几年的一点积累,基本上是消光了。虽然得到了朝廷的表章,但这种虚名,对耿秋来说,也没多大意思。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快点打完战,让阿昊他们早日归家。他天天担心,就怕刀枪无眼,伤着了他们。这几年他就没睡过个安稳觉,就害怕阿昊会有个什么。这样的日子,也实在是太磨人了。
有时候,阿牛会问:“父亲,我爹爹几时回来?”
望着孩子渴求的目光,耿秋只能回答:“快了,快了。”
阿牛的功夫一直没有落下,除了读书,也一直按照阿昊的要求,在习武。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那张与阿昊神似的脸,耿秋有时候都恨不得偷偷哭一场,思念是一种磨难,更何况还得担心阿昊的身命安全。这种日子,简直令他不敢往深处想。现在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打听北方的战事,总想从别人的嘴里得到阿昊安全的消息。余明仪也很明白他的心意,通过周大人也经常从官方弄到消息来告诉他。
因朝廷的大力管治,虽然北边在一直打战,但却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到其他各地的民众生活,除了各家的日子都过得苦了些,其他的一切都还好。并且还令得一些商队,更加活跃。因为要频繁的运送粮草兵士,乡民,往北边去济洲府,这些运粮运人的路线,居然渐渐繁华起来。天南地北的物产,居然慢慢汇集到了济洲府。原本人庭冷落的济洲府渐渐恢复了人气,变得兴旺起来。
对于耿秋来说,最大的好处,居然是写信更方便了,因为来往的商队多了,信的运输就更加频繁了。兵士们除了寄信回家,也会寄一些银钱回家,毕竟他们打战是有俸禄的,甚至偶尔也会有些战利品,慢慢的,民间居然也开通了一条专门的运送这些信件与物品的商队。家人们收到这些东西后,总会想方设法的给兵士送寄点东西,比如衣物,吃食等。这样一来一往的,商队的生意居然很好,慢慢就形成了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