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一个邪恶的计划逐渐成型
匦使院大堂之内,来俊臣端坐在堂上,身后匾额上‘明察秋毫’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匦使院长史韦承庆,坐在来俊臣左手边上一个胡凳之上。
而秦佾二人,则是站在来俊臣右手边。
三十六名腰间挂着横刀,身穿黑色吏员袍服的胥吏,叉腰站在大堂的两侧。
四名书吏则是跪坐在桌案前,提着毛笔准备记录。
大堂的中间,万年县令傅文静面对着来俊臣站在堂下左边,他的身后是司法县尉李元紘,不良帅魏昶。
站在傅文静身边的便是张玄遇的嫡长子张晟,他搀扶着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妇人。
这妇人便是他的母亲,张玄遇的正妻,也是魏王武承嗣的女儿武延慧。
此刻他们二人都是一身白色素服,面色凄苦,武延慧更是在不停的抽泣。
“小公爷,”魏献凑到秦佾的耳边轻声说道:“你可知为何张将军的家眷,坚决不服万年县的判定吗?”
秦佾微微一笑,也转过头也将嘴凑到魏献耳边。
“张将军如今赋闲在家,若是他是被人杀害的,死后还能享受朝廷的抚恤。”
“可若他是自杀,难免让人怀疑他是畏罪,恐怕朝廷不仅不会抚恤他的家眷,还会给他们惹上麻烦。”
魏献听到秦佾的这一番话,发现对方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也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就在他们二人轻声议论的时候,忽然之间,只听到‘啪’的一声,来俊臣一拍面前的惊堂木,堂上众人顿时肃静下来。
来俊臣正襟危坐,阴沉着脸在大堂内众人的连忙打量了一圈。
“你们自从今天早晨,便在匦使院外喧嚣争执,到底是因为何事?”
“来公.”
“来大人”
傅文静与张晟二人,抢着便要说话。
‘啪’,惊堂木又是一响,来俊臣低声喝道一声。
“莫要喧哗,苦主先说。”
接下来张晟与傅文静所说的事情,与早晨秦佾了解到的差不多。
张玄遇昨夜因为中毒死于萼楼。
因为没有打斗的痕迹,而且放置毒药的瓷瓶就在他自己的手中。
所以万年县众人判定张玄遇的死因是服毒自尽。
但张玄遇的家眷却不服万年县的判定,他们认为张玄遇虽赋闲在家,但也并未灰心丧气。
就在前几日他还在家中念叨。
如今突厥大军入寇河北道,他要向圣皇陛下请旨,希望能够得到复起,率军为朝廷荡平突厥之患。
张家人认为张玄遇在这个时候,必定不会自寻短见,更不会在烟柳巷之地去死。
听完张晟与傅文静的分别叙述,来俊臣沉思了片刻,转头看向魏献。
“魏主事,你乃是伸冤司的主事,你是如何看待此事?”
魏相闻言转身向来俊臣躬身行礼,随后说出了他的看法。
与早些时候不同,因为听取了秦佾的想法,此刻的魏献也不再笃定相信万年县的判断。
他认为张玄遇之死,虽然看似是服毒自尽,但却还是有些蹊跷的地方,所以也不排除他杀的可能性。
听完魏献模棱两可的结论,来俊臣又沉思了许久,这才对着堂下众人说出自己的决定。
他派魏献前往万年县,与司法县尉李元紘,不良帅魏昶一道,再次梳理案情,十日之内,向匦使院提交一份书面的结论。
张晟知道这次魏献等人若是出具了文书,便是再也不可能翻案,于是便向来俊臣请求,自己也要参与到此案的调查之中。
毕竟张玄遇是正三品的武将,他的夫人又是魏王的女儿泽城县主。
等到张玄遇身死一事结案之后,若是圣皇陛下体恤他,那张晟也大概率会荫庇个官身。
因此来俊臣也并未为难张晟,当场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退堂之后,来俊臣将正要向外走的秦佾叫住。
“佾哥,今天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秦佾自然不愿意掺和到这件事情当中。
这个案子不仅对他一点好处没有,而且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
至于来俊臣,已经没有多少天风光的日子了。
秦佾心中清楚,自己只要再利用他最后一次,就大可以与其虚与委蛇,应付了事。
现如今对秦佾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赶紧把那几样东西制造出来。
至于其他的事情,秦佾才没那个闲功夫瞎操心。
苦笑着摇了摇头,秦佾装作为难的看着来俊臣。
“恩师精通刑名,对此事尚且还没有定论,学生才疏学浅,自然是毫无头绪。”
“不过在学生看来,此事无论结果怎样,对恩师来说都是无关紧要,恩师大可不必在此事上虚耗心神。”
来俊臣听到秦佾这一番话,心中对他也是十分赞许。
他与秦佾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什么会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小子?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秦佾这人十分识时务。
永远知道该如何抓住关键,因势利导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不是今天早晨,被前来传旨的宦官高延福撞到了万年县与张玄遇家人,来俊臣对这个案子不会产生丝毫的兴趣。
来俊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对秦佾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