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郭凡的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就在于做旧上。
整个驾驶舱,不管是驾驶舱的物件,还是三人身上穿的白色作战装甲,都太新了~
像是刚从工厂里出来的一样,还带着新鲜的油漆味。
“暴风赤红不是新机甲,他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战斗,而且还有平时的训练,所以机甲里的装置应该有很明星的使用痕迹,比如磨损,比如掉漆……”
美术指导约翰·巴里打了个响指:“ok,明白了,给我一点时间~”
然后巴里把自己的团队叫到一起开了个会,片刻后,那些人开始动手操作。
用锉刀将一些地方的油漆磨掉,搞成长期磨损的样子。
而且充分考虑了细节,比如手部脚部这些驾驶员和驾驶舱的连接处,全部都做了磨损的处理。
这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张辰看着他们的动作点点头,别说,这些人不愧是专业的,经他们手改造的,还真的挺像。
大约半小时后,一切搞定。
张辰近距离看了一下效果,很满意。
经过他们这么一做旧,效果立马不一样了,有种中世纪城堡般锈迹斑斑却充满未来感。
而且很有苏联重工业的那种味道。
“ok,我们再来一次,从上一个镜头,也就是你们穿戴外装甲那一幕开始~”
上一个镜头是姐弟三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戴外装甲,安装神经连接单元,然后进入驾驶舱,与猎人机甲建立连接。
这些镜头里有大量对于作战服和驾驶舱的特写镜头。
之前没有做旧,很容易穿帮的,所以必须重拍。
场记打板,喊action~
范小胖三人站在那里不动,任由工作人员帮他们安装胸甲。
前后胸甲闭合,安装神经元连接系统,佩戴头盔。
接着整套作战服激活,背部的神经元连接系统依次亮起绿灯,与作战服合成一体。
同时头盔面罩里的黄色液体逐渐下降,象征着头盔也与身上的作战服合二为一。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作战服上的各种磨痕,一看三人就是身经百战的战士。
“咔~”
张辰查看监视器回放,然后很是高兴的大手一挥:“过了~”
这场戏已经排过好几次,所以这次能一遍过。
下一场,原本黑暗的驾驶舱各种设备依次亮起等,充满科技感的驾驶舱呈现在镜头里。
接着气动门开始减压,随即开启,范家三姐弟入场。
三幅连接装置降低高度,范小胖三人开始也驾驶舱连接。
先是腿部,双脚踩入驾驶位,卡扣自动闭合。
手臂也差不多,自动有液压杆与身上的装甲连接。
整个连接过程中可以一览驾驶舱的全貌,各种做旧细节尽收眼底。
只是这一个镜头,就能体现出暴风赤红以往的战斗到底有多惨烈。
“咔~”
张辰仔细检查回放,对各种细节都不放过。
又指出几处问题,巴里继续做补救。
在接下来的几天拍摄中,约翰·巴里彻底了解了张辰的工作风格,喜欢抠细节,对细节锱铢必较。
张辰特别喜欢拉着他讨论各种做旧的细节,对做旧位置和颜色的使用都有独到的见解。
张辰将这种风格称之为‘苏联重工业风’,但巴里更喜欢称呼它为‘哥特式科技风’。
管他呢,反正目前为止,两人的理解是一致的。
不管名字怎么样,但巴里起码有一点很笃定,他笃定《环太平洋》一定会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绝对能在众多过度依赖光效的科幻电影里脱颖而出。
他看过张辰的分镜头稿,结合‘苏联重工业风’,那些机甲呈现出的绝对是如山般的压迫感。
以他的经验,科幻电影,只要把科幻那部分做好,其他方面差一点并不影响整体质量。
《环太平洋》给他的感觉,很另类,有点像他当年参与的《星河战队》。
《星河战队》同样很优秀,怪兽的造型在当年来看也算另类,导演对于军队元素的设计也很大胆。
地球联邦的军服采用了与德国军队类似的‘原野灰’,镜头风格也大量借鉴了纳粹宣传片《意志的胜利》,营造出的是类似政治宣传片的效果,有很强的极权主义风格。
可惜,那电影最后票房不太好,被犹太人挑刺了。
夜晚,张辰与各部门的头头开碰头会。
这样的碰头会他们每天都会开。
他必须保证大家与他的想法一致,避免出现认知错误。
“这是明天的拍摄计划,大家都看一下,有异议的提出来~”
郭凡将第二天的拍摄计划挨个发下去。
拍摄计划这玩意,制定出来就是为了不遵守的。
实际拍摄过程中,意外情况太多了。
严格按照拍摄计划根本不可能。
比如,哪个演员临时请假,就得调整他的拍摄计划。
又或者道具出了问题,得重新定制,那就得先拍别的场景。
不过《环太平洋》不需要。
全绿幕拍摄的好处就是受到的影响特别小。
只要演员不出问题,就不会有大问题。
那么演员会不会出问题?
太会了!
就比如这两天拍摄驾驶舱的戏,拍的那个惊心动魄。
平时的拍摄还好,演员在里面正常表演就好。
但涉及到战斗,情况就很复杂。
机甲遭到攻击,液压机就要带着驾驶舱左右剧烈摆动,演员脚下所接触的都是扎实的实体材料,演员身上还有不轻的战甲。
虽然有液压杆连接,但还是出意外了。
一次摆动中,负责固定的装置居然折断了,张末被甩出去,受伤。
不过好在伤的不重,否则张国利一定带着菜刀来探班。
除此之外驾驶舱要模拟的东西太多了,火,闪电,失重,撞击……
这么多东西掺杂在一起,张辰真怕再出事。
即便道具组跟他再三保证,不会出现问题,张辰还是拍的小心翼翼。
每天导演组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聊到特效部分,艾德兰问出心中疑惑:
“洪荒的出场你想怎么设计?”
“让它与女主角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女主角遇到危机,洪荒变身,然后赶去战场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
“但我觉得有一点可能会被观众吐槽?”
“什么?”
“就是猎人机甲被投放到战场的方式,居然是采用直升机,目前为止,好像载重量最大的直升机,极限也只有40顿吧,而猎人机甲普遍都在1800到2000吨之间……”
这点张辰也早就意识到了,但还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只能暂时搁置。
……
转眼间,年关将近
今年的这个年必定是要在横店过了。
很多人都提前和家里人打过招呼,张辰也不例外,但到了临近的时候,还是想家。
年三十这天,剧组并不会停下拍摄,一切按照计划表计划的来,但会特意提前一点,在下午四点左右就收工。
然后开始准备过年。
虽然是赶戏,但该有的仪式感还是有的。
晚上一起吃年夜饭,吃饺子,吃汤圆~
横店这个地方,过年特别热闹,甚至比一般地方都要热闹。
这地方是旅游区,过年有各种各样的节目。
不存在过年找不到地方吃饭的情况。
过完三十,到了大年初一,也同样不放假。
想放假是不可能的。
一个剧组,两三千人,每天光是吃喝拉撒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可能因为什么节日就放假停工。
通常来讲,大一点的剧组,一旦开工,大家就像是上了一趟高速列车,不到站是不会停下的。
大家唯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争取早日杀青。
当然,会发红包~
不多,一人一百。
和平时不同的是,休息的间隙,大家都在打电话,给父母拜年,给长辈拜年~
年这个东西,你在家过可能不觉得有什么。
但一旦没在家,就会特别在乎。
这可能也是华夏人基因里的东西,要不然也不会搞成90亿人的大迁徙。
恭喜发财~
过年好~
从问候语,可以轻易分辨出剧组里的某个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就是今天见面笑眯眯的两个人,昨晚可能还在因为吃饺子还是吃汤圆闹的面红耳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