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家的宗妇,可不是别人,正是邬大夫人邬陶氏。
邬陶氏还是姑娘的时候,就想嫁到这样的世家大族里去。安丘的陶家实在算不上什么,充其量也就是乡绅、小商户,但是邬氏不一样,是诗书传家的大户,是朝中有人的世家。
对于商户来说,灭门的县令,破家的府尹。邬陶氏做姑娘的时候,就见过每有府尹到任,家中父兄紧张的找门路送钱的情形。
然而陶家这么多男丁,没有一个读出来出身。她若要嫁人,要么给穷秀才做正妻,以待日后秀才中举,要么就给老举子做续弦,盼望举人高中。
这两条路,她一条路都不选,她看中了邬家的嫡枝嫡孙,她要做邬家的嫡长媳!
邬陶氏决定走这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不是凭空想象。邬家嫡长孙邬自安正因为不通经济,被家中长辈派来安丘经营一个亏本许久的绸缎庄。
而那家绸缎庄旁边生意兴隆的脂粉铺子,正是邬陶氏自己一手开出来的。
不通经济的邬自安和算盘打得噼啪响的邬陶氏,就这么走到了一起。但是邬陶氏身份低,邬家人根本看不上她。但谁想邬自安一门心思看上了她,又不经意之间看到了女儿身。
邬自安自认是君子,发誓必取邬陶氏为妻。
邬家长辈拗不过,又有棒打鸳鸯的话屡屡传出,邬家当时的当家人邬老爷子最是看重名声,没过多久,邬家就妥协,迎娶邬陶氏过门。
至此,邬陶氏从一个小小商女,一跃成为青州大族邬氏的宗妇。
邬陶氏自己的肚子争气,进门就生下两个儿子站稳了脚跟,家中大小事务打点的井井有条,邬自安科举一途顺利,邬老太爷去后,邬陶氏立时成了邬家顶天立地的人。
邬自安在京做官,原本邬陶氏也是跟去的,但是在京城邬自安就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邬陶氏更是困在院中,每日相夫教子,偶尔出去与官夫人们小聚,也得赔笑连连。
京城就像个巨大的笼子,而邬陶氏在笼子的笼子中。
终于,邬老夫人生病,邬陶氏逃也似的回到了青州,宁愿给丈夫送了妾室,也再不肯去京城。
在青州,她是邬氏的宗妇,邬自安不在,她不仅打理后院,更是走出宅院,代替邬自安出面打理外面的事物。人称她侠娘子。
邬陶氏在邬家一手遮天,丈夫仕途平平稳稳,若说还有什么让她不省心的,就是两个儿子的科举之路了。
偏她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同文气,文昌帝君的庙不知道拜过多少,却连个秀才都废了九牛二虎的力才考上。往上继续考举,那简直就是望不见头的路。
邬家那些早就看不惯邬陶氏的人都传,邬家这两位嫡子,怕不是随了陶家的脑子!
邬陶氏这简直坏了他们邬氏的嫡枝!
这话传到邬陶氏耳朵里,邬陶氏差点气晕过去。
而就是那一年的府试,族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子,居然拔得了头筹。
这个小子,就是邬梨。
邬梨根本不知道,自己无形之中狠狠打了邬陶氏的脸,正因为这个,接下来他道试的前一天突然腹泻不止,虚弱进了考场,只得了三十多名这等不显眼的名次。
然而邬梨是有才华的人,当上了秀才,才华慢慢显露了出来,在府学屡屡得到先生夸奖,做出的文章已经稳稳能中举了。
相比之下,邬陶氏的儿子们就好像生了个榆木脑袋,任由西席先生对着耳朵读文章,两人也做不出来,不仅做不出文章,连写出来的字都不成样。
邬陶氏愁得不行,眼看又到了乡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