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在梦中所接收菁玉的记忆并非《红楼梦》全本,因此许多细枝末节都不知道,没看到薛蟠为争香菱打死冯渊,没看到滴翠亭宝钗听到丫鬟说悄悄话攀扯黛玉,她只看到过薛家在贾府住下后,贾府上下奉承宝钗贬低黛玉,贾敏对此极其不满,倒也不至于迁怒到宝钗一个小辈身上。钗黛相处虽说不上亲密无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她还记得宝钗宽慰黛玉,给黛玉送过燕窝,对黛玉有过关心之举。宝钗的才情不输黛玉,可惜身世略差了些,出身商户,哥哥又是个不成器的纨绔,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宝钗生在这种家庭,当真是辱没了那孩子。
贾敏记得薛家上京是为了送宝钗来参加小选,小选不同于嫔妃大选,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不知何原因导致宝钗落选,久居贾府,王夫人一力促成金玉良缘。
其实要说实话,即使宝玉出身低,到底还是官宦之家的公子哥儿,与商户联姻还是不妥当,即使贾敏自己觉得宝钗这女孩子不错,贾薛两家也并不门当户对,真不知王家怎么想的,把女儿嫁给商户,王夫人还想跟商户结亲,难道是为了薛家的财产?
胡思乱想了一阵,贾敏忽然自嘲地笑了,如今自家命运已改,还去想别人家那些事情作甚,马上就到腊月了,年下事情繁乱,贾敏忙起来就将那些事儿抛之脑后了。
今年冬天比往年都冷,年后进入二月了还下了一场大雪,梅花姗姗来迟,在花朝节那天才绽蕊吐芳,黛玉还是第一次在冰雪未消梅花初绽之时过生日,既开心又新奇,林府花园里有一片梅林,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要邀请素日相好的姐妹来家里踏雪赏梅吟诗作对了。
黛玉今年九岁,不是整生日,贾敏也想摆酒唱戏热闹热闹,只请了亲戚朋友相熟的人家。黛玉甚少去贾府,因此和三春虽是表姐妹,感情却并不熟络,倒是陪同贾敏在别人家赴宴时见过史湘云几次,两人年龄相仿,湘云性子豪爽心直口快,也颇有几分才情,黛玉对湘云的印象比迎春她们还要深些。
后来黛玉听贾敏说湘云出生不久,父亲史鼏在甘肃战死,母亲受了打击不久也跟着去了,此后一直跟着叔叔婶婶生活,黛玉对湘云不免心生怜惜之情,见湘云的诗词作得不错,想来保龄侯夫妇对这个侄女还是用心教导过的,请了先生教她学问。不过叔叔婶婶到底隔了一层,如何比得亲生父母,湘云外表大大咧咧,在家中也未必自在。
黛玉给平时来往的姐妹们写了帖子,想了想,也给湘云下了帖子,既请了湘云,三春更是亲戚,也不好意思不请,再者说贾琏王熙凤跟林家还时有来往呢,迎春也陪着王熙凤来过几次,王熙凤去年七月初七生了个女儿,最近天气寒冷,姐儿得了风寒,她就没有来林府给黛玉祝寿,把准备好的礼物让迎春带过去。
林海如今位高权重,此番给女儿过生日,虽只给亲朋好友下了帖子,其他各家也都早早打发人过来送礼,毅勇伯府和北静王府都在孝期,没有亲自登门,只派遣管家送了寿礼过来,除了寿面寿桃衣料香料之物,另有书籍琴谱首饰等物,菁玉不能回娘家给妹妹过生日,亲手做了身衣裳,放在礼物里让管家一并带了过去。
菁玉的女红极好,黛玉自小就喜欢穿姐姐做的衣裳,二月十二那天,天气尚冷,黛玉穿着菁玉做的夹棉玉色短袄,外罩水蓝色夹棉比甲,腰间系着大红织金马面裙,梳洗停当,等着姐妹们过来了好一起踏雪赏梅。
诸家诰命夫人陆陆续续地到了林家,带着儿媳女儿,也有几个年龄小的孙辈,今日没有官客,都在内堂吃茶说笑,黛玉一一谢过长辈,亲自招待姐妹们,闺房略小了些坐不下许多人,就带着姐妹们去了书房。
菁玉未嫁之时和黛玉共用一个书房,因此书房十分阔朗,如今菁玉出阁,这书房就只是黛玉一个人的了,不过黛玉藏书极多,这书房虽大,书架上却都是满满当当,并不显得空旷,房内挂着两幅山水两幅花鸟,都不是名家作品,而是菁玉的画作,她出嫁之后黛玉睹物思人,就将姐姐的丹青挂了几幅,屋内几盆水仙花开得正好,屋里烧着银霜炭,暖香扑鼻。
湘云爱说笑,一进书房就惊讶地道:“林姐姐,这是你的书房?竟然比我叔叔的书房还要大些,难怪你博学多才,作的诗文都那样精彩,林姑父这是把你当女状元教导呢。”
以往姑娘们小聚,吟诗作对唯黛玉湘云可一较高下,黛玉笑道:“其实这书房以前是我和我姐姐的,姐姐出阁之后,就给我一个人用了,这架子上的书也不全是我的,很多都是姐姐的,不过她说都读过了记住了,就没有带走,都给我留着了。”
黛玉过生日,颜雅南和韩悦也过来了,韩悦走到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只见封皮上写着“九章算术注解”六字,不是印刷字体,而是一笔端正的簪花小楷,翻开一看,原来是将《九章算术》的原文都简化为阿拉伯数字,写着计算过程和答案。阿拉伯数字是二十年前从汉中一带流传开来的算学符号,简化了计算流程,简明易懂,不过韩悦对这些接触得少,只能看懂哪个符号代表哪个数字,却看不懂计算过程了。
“慧儿,这些算学题都是林姐姐做的吧,没想到她竟然对算学还有研究。”韩悦见过黛玉的字体,和书上的大不一样,那就只能是菁玉写的了,不禁大为惊叹。
黛玉最钦佩之人除了父亲就是姐姐,得意洋洋地笑道:“是啊,我姐姐不仅精通算学,还精通医学和农学呢。”
颜雅南笑道:“正是呢,七年前林姐姐进贡了产量提高三倍的水稻种子,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圣上封她为懿柔县君,你们一家子都博学多才,这天下的人才,别都托生在你们家了吧。”
湘云和颜雅南也见过几次,冲她眨眨眼睛促狭地笑道:“颜姐姐别羡慕,你迟早也是林家的人,这林家的人才可又要再多一个了。”
众人都知道颜雅南和黛玉的长兄林懋已经定亲,纷纷笑着附和,说道:“林哥哥是大才子,将来考个状元郎,给姐姐挣个凤冠霞帔,你还用得着羡慕她们姐俩么。”
颜雅南羞红了脸,她今年十五岁,及笄礼后就可以商议婚期了,被一群比她小四五岁的小妹妹们打趣,她既不好意思又不能对她们甩脸色,毕竟这些女孩子都没有恶意,黛玉连忙上前挡在颜雅南身前解围道:“今儿是我生辰,你们的寿礼呢?”
姐妹间过生日送礼皆为应景,或是字画或是针线,不在贵重与否,看重的更是心意,众女纷纷送上贺礼,颜雅南送了一本琴谱,韩悦送了自己做的绣花手帕,庄韫琳送了一方桃花石镇纸,湘云送了自己做的一个荷包一个香囊,探春送了一副寿字,惜春亦是两色针线,迎春听凤姐说黛玉亦通弈棋之道,就送了她一本自己珍藏的棋谱,另有王熙凤托她带来的寿面寿桃和一对金镯,其他女孩子所赠皆为亲手做的针线。
黛玉一一收下道谢,这才发现迎春旁边站着一个眼生的女孩子,看起来十二岁左右,身穿蜜合色交领长袄,肌肤微丰,面若银盆,眼如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朱,举止沉着大方,却不知是谁家的姑娘,所赠寿礼为红绿两色碧玺戒指,在众女所赠的针线等物中尤其显眼。
“这位姐姐是?”黛玉疑惑地看着这个女孩,她以前从未见过此女,依稀记得这个女孩方才好像是跟三春一起来的。
湘云上前一步挽住那女孩的胳膊,对黛玉嘻嘻笑道:“你没见过她,这是宝钗姐姐,是你二舅母的外甥女,去年才来的京城,如今正在老太太家住着呢。”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众女都明白她说的老太太正是荣国府的老太君。
众女对京城各家关系略有了解,贾府二太太的外甥女,那就是金陵皇商薛家的姑娘了,看起来倒好个模样,可惜是个商户之女,皇商又怎样,还是低买高卖的商贾罢了,屋内几家官宦千金看宝钗的眼神里就不由流露出几分傲视之态,宝钗视若无睹,仍旧含着得体的笑容对黛玉道:“常听老太太和凤姐姐提起林妹妹,夸赞妹妹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今儿恰逢妹妹生辰,我不请自来来给妹妹贺寿,还望妹妹莫要怪我唐突。”
黛玉没什么士农工商的门户之见,她姑姑林潆喜好工业机械,姐姐菁玉还亲自动手培育水稻,只不过宝钗如此热情,她反而有些不大自在,林家和薛家是有点沾亲带故,但也没熟络至此,被宝钗一口一个妹妹叫得有些尴尬,却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下宝钗的面子,大大方方地道:“来者是客,我自是欢迎的,薛姑娘来给我贺寿,我怎么会见怪呢。”
宝钗自来熟地称呼黛玉为“林妹妹”,黛玉却没有以姐姐称呼她,其他人都听的出来,黛玉并未回应宝钗的热情,都存了看笑话的心思想看宝钗作何反应,没想到宝钗面不改色,仍旧如常,脸上笑意淡淡,既不谄媚也不羞愤,静静地坐下不说话了。
黛玉见状,不禁高看了宝钗一眼,她并没有让宝钗出丑的意思,只是不大习惯初次见面就这般热情,而宝钗被身份所限,这屋里除她之外皆是官宦千金,怕是都在看她的笑话,没想到宝钗竟然如此沉稳,丝毫不以为意,黛玉自叹弗如,要换做自己,定然受不了别人的目光早早走了。
湘云常去贾府,和宝钗是常见的,连忙对黛玉道:“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多见见就熟了,林姐姐,以后你多去老太太那玩嘛,都是亲戚姊妹,常聚在一起才热闹呢,我也能多见到你了。”
黛玉眨眨眼睛摆摆手道:“罢了罢了,有你在,我是不去的,你这个话匣子比我养的鹦哥还聒噪呢。”真算起来,黛玉和湘云见面相处的时间比三春还多些,薛家和林家素无来往,她和宝钗的交集应该不会很多,而且母亲也经常说过,除了三节两寿,外祖母家还是少去的好。
湘云话多,其他人都知道,她才气不错,常和黛玉谈诗论词,说的话就更多了,韩悦笑道:“这诗疯子见了慧儿就成了话匣子,要是经常见面,她是不是得把嗓子都说干了。”旁人闻言都笑了。
湘云鼓起腮帮子道:“哼,你们作诗不如我和林姐姐,就来打趣我。”
众女说笑了一阵,黛玉笑道:“后园的梅花开得正好,这几日天冷,雪还没化呢,我已经吩咐丫鬟在观景阁备下了烤肉炉子和梅子酒,咱们都过去吧,一边吃烤肉一边赏梅观雪。”
黛玉话音未落,湘云立即跳出来道:“今儿是林姐姐的好日子,以花朝节的梅花白雪为题,咱们联诗给林姐姐祝寿吧!”
“完了完了,这诗疯子又魔怔了。”庄韫琳作无奈状翻了翻白眼,扯了扯韩悦的袖子,“除了林姐姐,谁也治不了她。”
众人去往花园,路上迎春悄悄碰了碰黛玉的胳膊,为难地低声道:“二妹妹,真是对不住了,太太让我带上宝姑娘过来的。”
“二姐姐不必自责,多个人给我贺寿,我还能嫌弃了不成。”黛玉回之一笑,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何必耿耿于怀。
内堂之中,贾敏招待各家诰命夫人,听丫鬟说薛家姑娘跟着贾家姑娘一起来了,现在和二姑娘她们去赏梅了,贾敏微微愕然,薛家和林家又没什么亲戚来往,薛宝钗今天怎么过来了,转念一想,便猜到了几分薛家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