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按照之前的模式来,京察到最后会是什么情况根本不用说,这完全违背了朱慎锥重启京察的初衷。作为朱慎锥的左右手,也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徐宪成和张锡钧借用之前的制度重起炉灶,对制度进行调整,以确保京察的完善。“现在进展到哪一步?”朱慎锥要的是结果不是经过,他打断了徐宪成的话直接询问。
徐宪成点点头,起身上前一步,从案上找出一份名册递上:“这是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目录,臣已同张大人对名册中官员进行了初步甄别,并做了区分,监国请看。”
接过名册,朱慎锥凝神细看,名册中密密麻麻写着在京四品以下官员的名字,包括他们的品级、任职部门、履历、籍贯、年龄等等各方面的信息。此外,后面还注明了对方的师生、好友等各种关系,再加上一些家庭情况和财产情况等,此外还有任职的政绩一些信息,可以说异常全面。
翻看了几页,不得不承认徐宪成和张锡钧在这件事上是用了心的。
随手把名册摆到一旁,朱慎锥开口道:“具体的孤就不细看了,名册中的信息可否确保准确?”
张锡钧回道:“名册中的信息一部分来自于吏部,另一部分是臣等收集整理,此外锦衣卫那边也多有协助,眼下这册只是初录,或有些纰漏,后续臣等还会进一步完善,不过八九分的准确是肯定没问题。”
听到这回答,朱慎锥微微点头,徐宪成和张锡钧的能力他还是放心的,这两人配合做这件事不会有差,而且这一次京察锦衣卫也参与了进来,更能确保不会偏差。
沉咛了一下,朱慎锥伸手在名册上轻轻拍了拍,道:“等全部完善后,送一份给孤。”
“是!”两人异口同声回道。
见他们有些拘谨,朱慎锥笑道:“坐吧,这并非朝堂,今日孤来只是看看进展。”
徐宪成和张锡钧同时露出了笑容,行了一礼坐回了回去。
接着朱慎锥询问监察司的内部情况,尤其是调入监察司的这些年轻官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徐宪成说这些年轻官员虽然经验不足,但态度却是不差,而且对能够负责京察事宜很是上心,士气高昂,可以一用,只要经过京察的锻炼,以后这些官员都可大用,但眼下还是不成的,需要一些时间打磨才行。
对此朱慎锥提醒了一句,虽然这些官员是徐宪成和张锡钧所挑选出来的,可官场向来就是一个泥潭,进了这个泥潭能洁身自好者寥寥无几,何况京察一事重大,上上下下都盯着呢,既进了监察司,很容易就会成为其他人的目标,到时候以各种手段拉拢腐化,影响京察实效,甚至被直接拖下水都有可能,这点不能不妨。
“监国请放心,这类情况臣已有预料,臣同徐大人商议过,监察司内部相互监督,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此外在监察司外,锦衣卫那边也会做相应配合,监察司所有人都在锦衣卫监视之下,但凡有人出问题,臣等第一时间就能得知。”张锡钧胸有成竹回道,一旁的徐宪成微微点头,表示这个安排不假。
张锡钧做事向来谨慎,而且足智多谋,当年在京师就长袖善舞,洞察人心,说起来朱慎锥能够入主京师,掌控朝政,张锡钧可是出了不少力的,假如没有他在京师的运作和情报,朱慎锥起兵后也不会这么容易拿下京师。
这一次设置监察司并重启京察,朱慎锥真正的目的并非简单的吏治,而是要通过京察达到其他政治目的,这点张锡钧比任何人都明白。所以在监察司设置之后,张锡钧就开始做了准备,配合徐宪成来主持工作,而刚才朱慎锥所看见的那名册,就是张锡钧的建议。
朱慎锥听了他们这番回答很是高兴,他沉咛道:“辽东战事变化你们知道了吧?”
“臣已略有听闻,监国运兵之妙臣佩服万分,想来以现在辽东局势,估计用不了多久锦州之围就能解。”
“呵呵,这话如今说还为时过早,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不到最后一步谁都无法确保。不过辽东局势如今略有好转倒是真的,孤来前已见了首辅和本兵,对辽东又做了些其他安排。”
朱慎锥简单说了几句,接着道:“这些日子,因辽东战事迟迟未能派兵救援朝中本就非议甚多,眼下郑鸿逵、李佑等虽在辽东打开局面,但所用战术却非正途,过几日就是朝会,孤觉得或许有人会因此事评击一番,你们如何看?”
徐宪成脸色掠过一丝怒气,在他看来如真有这样情况发生完全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将士们在前线打仗,后方的官员非但不支持还拖后腿,这样的情况以往不是没有发生过,甚至一些官员夸大其词,不论对错搞事已成了这些人的陋习,徐宪成如何能看得惯?
而且徐宪成当然知道郑鸿逵和李佑在辽东干了些什么,虽然他们战绩彪悍,但在辽东的那些所为,尤其是驱散辽民,毁坏农田甚至放火烧城的举动很容易受到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之人可是什么都能干的出来的,朱慎锥的顾虑并非没有缘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