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口大灶,大灶上边架着好几个大蒸笼,他们一人架柴烧火,一人控着火候,配合得挺好。
“……打从记事起我就爱在灶房呆着,特别是元夕夜晚,一家人守岁,灶房里灯火灶火都亮堂堂的,灶房里热腾腾的水汽好像云雾,带着煮熟了的食物的香,新打的麦子的香,好闻极了……后来五岁那年病了,一半时间在云清山,一半时间在廖家,又有十年时间没闻过这种暖暖的味道……再后来么,从云清山下来,多少时候都感到人命无常,最难受的时候也爱往灶房来,仿佛一闻这股暖暖的味道,心里就踏实了。”
水滚了,廖秋离把簸箕里的扁食一个个放进蒸笼里,满屋子的水汽当中,灯火朦胧之间,他说了这么一番话。萧煜静静听着,他在听他不知道的那段,那时候他们都还未长成,还未相遇,还未相知。
十五年。
好长。
这个五岁那年几乎病死,死马当活马医之时被送上了云清山的人,那时候一定满心惶惑,害怕又不解,不知生而为何、死又何辜,惶惶然之中,能给他慰藉的,除了云清老道之外,就只有灶房的灯火水汽和食物的香气了。
他安静缩在灶房一角,看师兄们生火做饭,做熟了,师兄们会拿出一些先让他吃,修道的人都吃素,素包素面素馒头,新麦的香气独特而浓厚。给的时候一定双眼透着怜悯,是对一个今日不知明日事的孩儿的怜悯。尽管如此,他还是活了下来,受尽病痛折磨的十年,他靠着对人间烟火的向往撑着活了下来。
萧煜心内描摹了一个童年寂寞的廖秋离,那颗心酸酸软软,终于从矮凳上站了起来,默默走过去,从他手上接过簸箕,放一边,再牵起他的手,幽幽道:“明年我陪着你。年年我都陪着你。你若是想回廖家,我们明年还回来。”。
他高,廖秋离要是想看着他的眼睛说话,就得仰起脸。他仰起脸看他,笑颜平静有暖意,“明年在菊儿胡同过,就我们两人。”。萧煜闻言心头狠狠一撞,而后不受控制地“突突”着,突突着直奔那“就我们两人”而去,好久定不下来。他站在灶火前,心上人的手从他手中游走了他还没知觉,好呆。
蒸扁食是件特别耗工夫的事,几大簸箕的扁食,都蒸熟了,天也就蒙蒙亮了。卯时中间各家家长起来放一挂长鞭炮,一家人围着吃一餐扁食,然后就散了,各自回屋歇息去。
萧将军心急火燎地进了屋,心急火燎地想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可惜天不从人愿,大年初一的大早上,宫内出事了。
宫内能攀扯到萧煜的人,也就那么一个,这事儿当然是这人出的。
太子出的事,若是放在普通人家就不算个事儿,不就是一帮熊孩子凑在一块儿“拼娘”,没娘可拼的熊孩子一怒之下揎胳膊撸袖子把自家的异母弟弟揍了一顿么?揍也就揍了,熊孩子们自己撕扯完了,自己给自己顺毛,说不定转过一天又滚一块儿玩尿泥了。可帝王家不一样,皇子们打架了那是不得了的事,罚了打架的,师父们也跑不掉,少不了都拎过来教训一顿。言官那边跟见着腥臊的苍蝇一般样,嗡嗡嗡嘤嘤嘤,年初一就开始大上折子,谁都别想消停!
第51章太子殿下
年初一早晨,皇帝把几位“师父”叫了来,也没说什么重话,就是让坐、让喝茶,可那种状况下谁能安安生生喝茶呢?都悬着一颗心等着皇帝发落呢。
皇帝啜了两口茶,放下茶盏,说话和颜悦色,“事情的大概,想来众卿都知道了,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依卿等来看,往后应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