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满显然没有想到父亲居然存着这种心思,但也庆幸自己没有随口说出几个名字来应付父亲。
当然,阿满更开心的是自己的行为让父亲感到欣慰,这可是桓熙亲口说的,一时间,阿满觉得跟随权翼一路奔波的辛苦,全都是值得的。桓熙抱着阿满在静室内坐了好一会,他又询问起了阿满在旅途中的见闻,虽然权翼都有写信向他汇报,但桓熙还是更愿意让远游归来的儿子亲口说给自己听。
阿满并未有所隐瞒,毕竟他做的所有事情,权翼都看在眼里,根本不可能瞒得过父亲。
待听完了阿满这一路上的见闻,桓熙这才开口道:
“你在新平郡时,就把有关赵韶一事处置得很好。
“先是向民众许诺减免赋税,为自己邀得美名,而后又在私底下安抚赵韶。
“虽然这其中少不了权翼的点拨,但你能够听取忠良之言,从谏如流,也是一种智慧。”
阿满坦诚道:
“孩儿只是觉得权中书不会害我,所以对他言听计从。”
桓熙闻言,一张脸又绷了起来:
“不是才与你说过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吗?”
阿满此时已经不再害怕了,他看着父亲,认真道:
“孩儿不相信外人,但是相信父亲,父亲既然将我托付给权中书,那么权中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儿好。
“否则,岂不是在说父亲识人不明。”
说着,阿满还俏皮地朝桓熙眨了眨眼睛。
桓熙没想到自己被他反将一军,原来小阿满是在这里等着自己。
但他心里没有半点恼怒之意,反而高兴的连声叫好。
桓熙抚摸着阿满的小脑袋,感慨道:
“有此佳儿,我桓熙还有什么好奢求的。”
桓熙位高权重,一言能够定夺成千上万人的生死,但是人死如灯灭,一旦自己百年之后,能够决定政权未来走向的,只能是阿满。
至于所谓的祖宗之法,岂不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桓熙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他对阿满,确实倾注了所有,而以目前阿满的表现看来,小家伙对得起桓熙的辛苦付出。
自从河西、河套的十万胡人响应桓熙号召,集结于长安以来,长安城里的商户们便忙碌得不可开交。
这些胡人大部分是去年前往河东助阵的将士,去年班师后,桓熙为他们赐下了大笔财货,用以赏赐苦劳,如今驻扎在长安城外,这可是足足十万人的消费生力军。
虽然官府担心引发骚乱,规定每名将士只有一次出入长安的机会,每天限额一万人入城,并且不能在城中留宿,但这反而刺激到了匈奴、鲜卑将士们的消费欲望。
尤其是酒肆、妓坊,生意出奇的好,这些胡人离家千里,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便是去寻欢作乐,排解寂寞,肯定最先奔赴的酒肆这两个去处。
商户们的生意好,桓熙也跟着开心,毕竟他是要征收商税的,特别是酒肆与妓坊,那都是要课以重税。
如果不是大战迫在眉睫,桓熙真想多留一段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