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再过上几天,二妹夫种的晚红薯,就能够大规模的收获了。
孩儿已经给二妹夫说好了,收获时就前去那里,一同参与这件盛事。
父皇要不要一同前去?”
太子朱标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
“不去了!”
朱元璋一口就把这事儿给回绝了,特别的干脆利落。
“红薯的产量咱已经知道,在此之前也亲自刨了红薯,亲自动手称量了。
已经知道红薯是个什么样子,收成如何,滋味怎样。
剩下的就不必多费心神。
标儿,到时候你去吧,咱就不去了。”
“父皇,这事儿和之前不一样,之前那些只是小规模刨的。
而且,据二妹夫所说,这早红薯和晚红薯产量还不太一样。
主要是早红薯种的早,一般而言生长的时间长。
所以这下面的红薯,长的就比较大。
晚红薯种的晚。
尤其是这一次二妹夫这边。
因为晚红薯是用插秧的办法来栽种的。
后面有十来亩,种植的日期更晚。
在这种情况下产量肯定又有所不同。
父皇亲自前去看上一看,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这红薯产量那般大,是我大明的祥瑞,百姓之福!
也是父皇之福!
红薯收获,乃是妥妥的一件盛事。
这种情况下,父皇不去怎么能行?”
太子朱标还在这里,对着朱元璋出声相劝。
朱元璋摇头,态度坚决:“不去,标儿你去就行了。
到时候你回来了,把相关的事情与咱一说,各方面的记录往咱面前一放,一切都会变特别的明了,相当的清楚。
和我亲自去,又有什么区别?
也省得去费那个力气。
收庄稼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尤其是这收红薯,比收麦子,收稻子还要累。
这玩意儿,可是需要一撅头一撅头的去刨地。
把它们从土里面刨出来……”
朱元璋连连摇头,给出的理由非常的充分,态度非常的坚决。
朱标道:“父皇,这不仅仅是孩儿等人想要盼着您去。
二妹夫那边也是一样的意思。
二妹夫说,这事儿是大明一等一的大事。
父皇要是能亲自过去走上一遭,参与到其中,才是最好不过……”
“他真是这么说的?”
朱元璋望着朱标询问。
朱标用力点头道:“父皇,二妹夫他就是这么说的。”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他就是这么说的,咱也一样不去!
他以为他是谁?多大面子?让咱去咱就去?
当真是想的太多了!”
朱元璋背起双手,踱起了步。
看起来挺闲。
片刻后,朱元璋却忽然又开口道:“咱……还是过去一趟吧。
标儿你说的很对。
红薯这东西,确确实实是难得一遇的好东西。
关系着江山社稷,关系着黎民百姓。
今后不知道多少人的肚子,都要靠着红薯来填饱肚子。
这个时候要大规模的收获了,咱这个当皇帝的,不过去瞧一眼,确确实实不太好。
咱得过去看看,这晚红薯每亩的产量有多少。
种在坡地上面的产量又有多少……
各处的东西,都需要细细的考量。
为今后推广红薯,做出一个比较合适的策略出来。
免得今后出了乱子。
本来是想要惠及百姓,反而弄变成了让百姓遭灾。
这样可就不太好了。
咱可不是看在梅殷那狗东西的面子上!
没那混那玩意儿,可没这么大的面子!
如果不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他就是把他自己给说哭了,求着咱,咱都不会去看上一眼!”
朱元璋带着傲娇的,对朱标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朱标闻言,立刻用力点头道:“对!父皇您说的对!
二妹夫有些事儿,做的确实是混账。
父皇您是心忧天下,心系百姓,方才做出这种事情来。
和二妹夫那是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
父皇,您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王者之风,真真正正的有气度。”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把身子挺的更直了。
“那是自然!”
朱标见到自己家父皇的这个反应,忍不住心里面暗自笑了笑。
觉得自己家父皇,这个时候真还挺有趣的。
话说,朱标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过来给朱元璋说这些话。
并且还一个劲儿的,想要拉朱元璋前去双水村那边,参与到红薯的收获之中。
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朱标很清楚,依照自己家父皇的性子。
在红薯这样一种特别好的作物,即将大规模进行收获之时。
他必然是牵肠挂肚。
肯定想要到田间,亲自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
父皇这些年来过得辛苦不辛苦,朱标很清楚。
他作为一个太子,尚且忙成了这个样子。
父皇日理万机,总理一国政务。
有着各种各样的家事,国事需要操心。
每天忙到只睡两个时辰。
从这里就能看出,自己家父皇到底过得有多累。
这个时候红薯收获,乃是特别大的喜事。
而自己家父皇,又对着农事上面又特别的上心。
又怎么可能会不想来到田间地头,参与到收获红薯的这件盛事当中?
通过参加这事儿,也能够让自己父皇换换心情。
但是,朱标很清楚自己家父皇的性子。
因为有着二妹夫的事情在,自己父皇,就算是心里面特别的想去,也绝对是拉不下这个脸。
肯定要装做一副看不上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这个当儿子的,就非常的有必要,过来见见自己家父皇。
并对父皇进行一番的劝说。
给自己家父皇一个台阶下。
现在看来,他所猜想的这些果然没有任何的错误。
自己家父皇内心深处,也是很想去的。
不然的话,自己再怎么劝说,父皇也肯定不会同意。
当然,除了这事之外,朱标如此做,还有另外的一个目的。
那就是可以让父皇和二妹夫,通过这一次的事儿多接触接触。
如此一来,也能够让父皇和二妹夫两人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很大的改善。
为了这个家,朱标可当真是操碎了心。
在这里把这个事敲定之后,又在这里和朱元璋说了一些话,朱标这才离去。
在朱标离开之后,朱元璋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还是自己家标儿懂事。
自己之前还在想着,以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在晚红薯收获的时候到那边去。
现在,这理由不就来了?
而且梅殷这狗东西,这次也变得不一样了。
知道捎带上自己这个老丈人了。
看来,自己给这家伙封了个双水伯,没有白封
这狗东西,终于知道干一些人事儿了!
朱元璋心里变得很是期待。
毕竟这可是红薯啊!
特别好的好东西。
自己又怎么可能会不想在收获之时,过去看上一看,参与到这个事情里呢?
不仅仅是自己要去,还要把一些官员也给带到那边去。
不用问朱元璋就知道,在自己这边弄出通告,说红薯产量多惊人。
而梅殷这混账东西,又因为发现了红薯,而被封为伯爵后。
肯定会有很多的人不服。
甚至于也有很多的人,会在背地里说梅殷的爵位,获得的过于随意,是自己偏袒梅殷,方才给他这么好的封赏。
那这次,自己就把他们给弄过去,让他们好好的看一看。
让这些狗东西,一个个都闭嘴。
看这些狗东西,还有哪个敢乱说!
如此想着,突然之间又有一些想法生在心头。
他想起了,自己只要每次前去双水村,见到梅殷这混账东西,就会被死谏的事。
这一次,自己在此前去那边遇到梅殷后。
会不会……又被这个滚蛋玩意死谏?
想了一会儿后,朱元璋摇了摇头。
把这个想法给抛出了脑海。
觉得应该不会这样。。
毕竟梅殷这滚蛋玩意儿,前前后后已经死谏了自己那么多。
那些比较重大的事儿,他都已经死谏了一个遍。
就算是想死谏自己,也难以再找到什么合适的理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事情让他觉得梅殷不会再对自己死谏。
那就是按标儿的说法,此番去双水村那边看红薯的收获,也是那梅殷混账,专门做出来的邀请。
那就更加的不可能,会被这混账东西给逮住死谏了。
总不能这混那玩意儿,把自己给邀请过去,就是专门要对自己死谏的吧?
怎么可能!
那混账玩意儿,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如此做!
不然,可就太过于不当人了。
如此想着,朱元璋心中的那些担忧,很快就消失了。
对接下来的双水村之行,充满了期待。
非常想要看到,那些官员们在见到了红薯那超高的产量后,会是一个
什么样的反应。
想来,除了那些不通农事的人之外。
其余的,只要稍微懂一些农事,都会对这个事儿感到特别的惊喜和震动。
朱元璋旋即,又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觉得,不仅仅只自己和标儿等人,前去双水收红薯。
还要把宫里面的那些皇子们,也给带出去。
六岁往上的,通通带过去体验体验生活。
让他们感受一下喜悦,同时也让这些孩子们知道,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
明白种东西的不易。
只有这样,在今后过日子的时候,才能明白生活之艰辛。
懂得民间疾苦。
自己家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人,出生的比较早。
多少还算是抓到了一些吃苦的尾巴。
但是剩下的那些孩子,却一个个从出生之时,就没吃过什么苦。
在这种情况之下,确实有必要让他们跟着到那边去体验一下。
免得自己家儿子,到后面也会出现一些五谷不分的混账玩意儿!
那样的话,可就太过于让人难受和失望了!
……
双水村,清晨梅殷起来喂猪,却听到了意外的消息。
有人前来禀告,说是昨夜抓到了一个居心不良的贼人。
半夜三更摸到村子这里,贼头贼脑。
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过来请示梅殷这个驸马,如何处置。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梅殷顿时微愣了一下,显得有些意外。
他来到双水村这边后,基本上很少遇到有毛贼,敢来这里作死。
毕竟自己和小媳妇儿身份在这里放着。
哪怕是种地喂猪,那也是当朝的驸马,公主。
这个身份,对于许多人而言已经足够了。
况且,这里又是应天府城下辖。
皇族的威慑力更强。
更不要说太子朱标,又弄了一百的太子亲军,给驻扎到了这里。
还有一些李景隆家的老兵,外加自己这个大庄子,自己组织轻壮,弄的民团组织。
晚上还会进行巡逻。
自己这里说是一处普通的庄子,其实已经能称得上一处,有兵马屯驻的重镇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更不会有毛贼想不开,来到这里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儿了……
梅殷一时间都觉得很稀奇。
“那人是怎么说的?什么来路?准备干什么?”
他一边喂猪,一边询问。
“回禀梅先生,那人……那人说他不是贼人。
说他前来是拜见梅先生您的。
可是……哪里有半夜里来拜访人的?
这指定就是欲行不轨被抓到了,所以就随口在那里瞎编出一些理由,来给自己进行开脱。
听到这人所说的话,梅殷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觉得很有道理。
他也是第一次听说,黑灯瞎火大半夜的来拜访人的。
“那贼人还说他是官员,曾被封过万户。
这就更是在胡说八道了。
这人头发都被烧焦了一半,脸上也有烧伤。
看起来狼狈万分。
我大明的官员,哪里会是这个样子……”
这人带着一些嘲笑的出声说道。
梅殷微愣了一下。
万户?
这……怎么听起来有些熟悉呢?
“他有没有说他叫什么名字?”
梅殷喂猪的动作停顿了一下。“梅先生,他说……”
这人想了一下,然后道:“他叫陶成道,对,就是陶成道!”
梅殷早就成为了驸马,并且现在又被封为了双水伯,身上有爵位在。
但是这里的很多人,大多还是喜欢以梅先生来称呼他。
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称呼更贴切,也更加尊敬。
梅殷也要同样喜欢他们称呼自己为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