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左右为难
这两种方略,各有其利弊,朱肃猜测,想必老朱今日的为难之处,就是在这里。
想办法救援一名陈氏子孙,日后,以襄助陈氏之名,举旗讨伐黎氏,毫无疑问是最为省心省力的方法。大明大义在手,安南上下必定云集响应……无论是先前攻灭高丽的三韩之地,亦或者是历史上的大明征安南之役初期,所采用的都是这样的办法。
但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老朱对于安南的野心,也和对高丽不同:似高丽、漠北、瀛洲等地,朝廷大可以将其作为封疆之地,派谴一勋贵皇亲建立封国,教化国内,待积年累月之后,或可成为华夏之土便足矣。
但对安南,老朱是想要将其收归朝廷中央,并不打算用来分封的。
因为朱肃的告知,老朱是一门心思的,要将安南、占城等,作为防备小冰河时期侵袭的储备粮产地的。纵使是盛产金银的瀛洲、凤鸣洲等地,对老朱而言,其重要性,也远远不如与大明接壤的南面诸国。
天下要是不产粮食了,金银再多又有何用?是能填饱肚子,还是能抵御严冬?
老朱是农民出身,对于粮食的执着,简直是刻到了骨子深处。在听说后世子孙会因为天灾频发、国库不支而丢了粮食之后,更是危机感爆发,无实不刻不想给大明囤下厚厚的家底。金银粮秣这种东西,以一代之力,是绝难囤到几百年后还有剩余的。但是土地,无疑就是最好的用来传诸子孙的家底。
安南、占城,这些在小冰河时期也能够产出大量粮食的地方,就是老朱盯上的目标。在他心里,这样的好地方,自然是该由大明所有。对安南的关注自然也远超其他地方。
救援陈氏子孙固然有利于击败安南,但战后要吞并安南,却也会妨害大明的大义之名,因而遭到抵制。老朱想要的,绝不是倭国、高丽那样的保留王室,暂时以租界、殖民地之名来管辖当地,而是彻彻底底的纳入大明国土。但历史上的永乐皇帝占领安南之地失败的教训,已经说明了扶持陈氏子孙,之后再撕破脸皮吞并安南,是行不通的。
大明虽然兵精粮足,但老朱也知道,如果强行吞下安南,安南还是会像历史上那般此起彼伏的造反,大明很可能依然要被拖入无穷无尽的战争泥沼之中。
但另一种方法,坐视黎氏杀尽王族陈氏……这也有极大的弊端。第一点,黎氏尽灭陈氏,大明要再出兵安南,就没有了大义的名分,攻下安南的难度必然比历史上的永乐大帝难上许多。
第二点,失去了正统依托的安南百官,会不会破罐子破摔,干脆死心塌地的辅佐黎氏?这也不确定。
说白了,与其他战争不同,大明需要两个大义的名分,其一,介入黎氏与陈氏夺权内乱的名分;其二,名正言顺吞并安南,且不被安南百姓排斥的名分。
这两点,很难同时满足。
与老朱商谈了许久,仍是没什么头绪,老朱疲惫道:“罢了,你一路风尘仆仆,还是先去歇息罢。”
“你先回自个府邸去,咱这边,让锦衣卫再好生观察安南那边的动向。”
“西南多亏你稳定了局面,要不然,我大明日后,还或许无法在黎氏与陈氏内讧之际,腾出手来。”
“咱先赐你一个栖霞山上的园子,你先好生修养些时日吧。”“是。”朱肃躬身,心间暗喜。
“……别忘了,去孝陵见见你的母后。”老朱背着身凝视着屏风上的坤舆万国图,冷不防突然说道。
朱肃心里一沉,再度躬身应是,老朱颇为疲惫的摆了摆手,朱肃恭恭敬敬的退出了谨身殿,殿外的寒风一吹,朱肃这才惊觉自己竟然出了一身的冷汗。
杀马烨的事,父皇还是在意的!
朱肃现在无比庆幸,有太子朱标出面,挡在了自己的前头。若是没有朱标,只怕这次自己回来,老朱就不是让自己去“见见”马皇后,而是要自己跪在孝陵请罪了。
也是因为有朱标出面,自己与老朱这个便宜父皇之间,才没有产生更深的芥蒂。
朱肃回到周王府中,徐氏已带着家人在府门处等候了多时,朱肃颇为惬意的在徐氏的服侍下沐浴更衣了之后,不待歇息,便直接穿着燕居常服,唤来了内侍祥登,要他前往东宫中去看看朱标下值了没有。
朱标这一次,可谓是帮了他一个大忙,朱肃很想尽早登门对朱标表示感谢。
wwш.an.co
在天色堪堪将暗之前,祥登从东宫上回来了,告知朱肃,太子朱标今夜已回到了东宫中,听闻朱肃要到他东宫一晤,太子朱标大喜,已开始命令东宫备宴,并让他转告朱肃,要朱肃带着王妃去往东宫赴宴。
朱肃自是不会推脱,当即带上徐氏,又亲自拣选了一些从贵州带回来的稀罕玩意儿充作礼物,而后便往朱标的东宫而去。
朱标的东宫,严格意义来说,朱肃还是第一次去。昔年大明初立,老朱填湖建大明皇宫,因工程浩大,十几年来,皇宫都是一边建、一边住的状态。因为皇宫建筑群尚未完整,故而太子朱标与诸王一样,也是先分了宫外的府邸暂住,不称宫,而是暂时将之称作“太子府”。
然而前些年,应天皇城终于完全竣工了,因为此时的大明比历史上同时期的大明更加富庶,这个南京皇宫其富丽堂皇之处,比之历代皇宫皆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标也终于从暂住的“太子府”,搬到了宫里的“东宫”。东宫严格意义上的名称叫做“春和殿”,位于内阁平日办事的文华殿侧方,老朱已经将太子往内阁任职,列为大明定制,这也方便了大明历代太子平日里前往内阁办公。
朱肃入宫寻访兄长,自然不能够走皇宫的正门承天门,而是从东侧的东华门而入,过春和门寻访太子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