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礼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太多值得商榷的事,无非就是赠送什么回去。
群臣们都很大方,回赠给乌孙的礼品比他们送上来的价值更加贵重,诸如茶叶、陶器、丝绸等多不胜数。
其价值加起来要高于对方上贡的数十倍,如此才能体现大国的物产丰饶经济之发达。
卫宁听后直蹙眉,当赵周商定好后,卫宁便出列对汉武帝道:“父皇,儿臣觉得不妥。”
汉武帝面带疑惑的盯着卫宁,道:“什么不妥?”
卫宁道:“赵丞相给出的礼品明细,儿臣觉得不妥。”
赵周狐疑的道:“太子殿下,这是为何?”
卫宁解释道:“若我们回礼太多,未来会不会让小国钻了漏子,若每个国家都学乌孙来朝贡,我们每年单单在回礼上就会耗费一大笔财富经济。”
赵周微笑道:“这不正是我国邦强大的标志么?”
“至于太子殿下担忧的耗费经济问题,这么点经济支出影响不大。”
卫宁道:“一个国家影响不大,十个国家呢?每年来一两次,大汉要反馈给多少经济支出?”
“得不偿失了,我们在其中除了博了一个好名声,还能得到什么?”
“我们自己国家的百姓还在吃糠咽菜,却对他们给与这么大经济反馈,有这么多钱干脆放在百姓建设中好了,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呢?”
“弱国无外交,我们国家强大了他们才会来上贡,我们明明是强的一方,为什么表现的却是像弱邦一样?”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给与对方数倍的回馈?我认为平等反馈,亦或者稍稍多一点点即可,没必要为了体现我们国家的强大,就一定要给他们这么多,若如此对方形成依赖性,以后但凡给少了,他们反而不会记得我们当初对他们的恩施。”
人性就是如此,将人性带入到国家外交上,道理也同样如此。
现在大汉强大,自然可以受得住这样的经济反馈,说句不好听的,万一以后大汉衰弱了呢?给不了他们这么多呢?他们不会记得你当初对他们的好,反而会背后戳伱脊梁骨。
汉武帝听了卫宁的话后,若有所思,当机立断对赵周道:“太子说的有道理,这些国家永远都是记吃不记打,将礼品数量和价值放低点,稍微超过对方一点就行,不要反馈太多。”
赵周点了点头,抱拳道:“太子殿下深谋远虑,臣惭愧,此臣少虑。”
卫宁挥挥手道:“治国就是群策群力,若非不然我们也没必要开这个会,既然敲定方向,那就去执行好了。”
赵周抱拳道:“殿下贤,臣遵旨。”
卫宁考虑的确实周道,在这种朝会上说这种话也很有水平,能揽了许多朝臣的心。
他没有否定赵周,也没有批评赵周,一句治国群策群力,都在为大汉着想,既避免了赵丞相的尴尬,又能让对方如沐春风。
百官很欣赏卫宁,国家有这样的储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福气。
等百官退下后,汉武帝微笑着看着卫宁,欣慰道:“你小子,越来越有模有样了。”
“不错,今天在朝堂说的话有理有据,朕看百官都打心底信服,呵呵……过段时间朕要退下去了,你马上就能替朕彻底分忧了。”
卫宁忙不迭抱拳道:“父皇你别瞎说啊,我要学的还很多,您这身子健康着呢,国家不能没有你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