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书的销售情况,我不敢保证一定很好,但也不会很差。至于说提价更是无稽之谈,小本子的稿费是恒定的,能谈的只有版税比例,在这方面小本子已经给到相当高的数字,继续提高的空间很小,还不如不谈。”
何青生惊讶地看着他,“那你的目的是什么?”
陈凡耸耸肩,“很简单,就想赚点稿费而已。”
两本书加起来80多万字的篇幅,不说像上次那么多稿费,四五万美元应该还是有的,摆在面前的路不走,嫌钱不香吗?
听了陈凡的话,何青生抿嘴想了想,竟然深以为然地点头,“嗯,是你的风格。”
陈凡嘴角微抽,随即问道,“还有别的事没有,没有的话我放假了啊。”
何青生回过神来,赶紧说道,“哦,还有两个,一个是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也是明天,将在作协下属的相关杂志和报刊进行公示。”
他说着指了指陈凡,笑道,“第一届没你的份,你的年纪太小,如果把第一届最高文学奖颁发给你,不合适。”
陈凡笑着轻轻点头,“理解。”
是真的理解,除了年纪太小,还因为评奖规则就是他自己草拟的,在里面明确了“候选作品必须最晚于上一年度完成创作并出版”的条件。
他从去年5月份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只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几篇连载长篇小说,最早的都是今年才完结,自然不符合评选规则。
至于说下一届有没有他的份?
他自己估计,《上海谍影》没戏,太偏通俗小说,倒是《云湖恋》、《摆渡人》、《旧事》、《芦苇荡》这几篇可能会有机会。
不过都是明年的事,那就等明年再说。
何青生听到他的话,仔细看了看他,发现他脸色没有丝毫不豫,脸上也浮现笑容,“你这心态一点都不像年轻人。”
陈凡哈哈笑道,“年轻人也有少年老成的嘛。”
何青生摆摆手,将话题一转,“另一个,就是《文学青年》杂志的发行情况,资料刚刚汇总到我这里。”
他身体后仰靠着椅背,看着陈凡笑道,“你猜猜,这份杂志一个星期卖了多少份?”
6月16日的时候,谭庸拍板决定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出版创刊号,在作协统筹、几个单位职工加班加点的忙碌下,准时完成任务,在6月23日正式发行。
到今天正好一个星期。
由于这本杂志没有预热,即便何青生搞定了邮局的发行渠道,直接邮订的人却不多,主要还是靠新华书店和汇款销售两种方式。
所以陈凡也没敢猜太高,给了一个保守的数字,“两万?”
何青生撇撇嘴,“你是看函授中心有两万学员,才猜的两万吧?”
不等陈凡说话,他便咧着嘴打了个手势,“翻一倍还多,5万,怎么样?”
陈凡愣了愣,“怎么这么多?”
别看现在的文学杂志动辄20万、50万的销量,可那都是老牌杂志社,有读者基础的。
这样一本试验性质的初级版本,还是创刊号,能够有个上万本就不错了。
就算有函授中心的学员基础,那也超不过3万,……用两万学员、再加上一万的常规销量,这个数字就是这么来的。
若是杂志质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或兴趣,未来倒是有继续攀升的可能性。
但刚一发行,而且才一个星期,就能攀上5万本的销量,确实有些出乎陈凡的意料。
何青生看着他笑道,“我刚开始看到这个数字,也吓了一跳。不过仔细想一想,也很正常。首先就是你想的两万学员,这些人肯定是要购买的,其次是云湖日报和文汇报的宣传,至少能拿下两三万的销量。
再一个,报纸上宣传了这本杂志的内容,是以参加函授班的同学们自己的作品为主,如此一来,除了我们江南省的函授中心学员,其他省的学员自然也会感兴趣。
包括一些文学创作初学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他们认为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的文章,来判断自己文章的水平高低。”
说到这里,何青生两手一摊,“5万还不是终点,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后续应该还有一大波订购单发过来,我们估计,最终数字,可能会定在10万左右。”
听完何青生的话,陈凡轻轻点头,“嗯,有道理。”
随即脑袋一转,站起来说道,“事情说完了吧,说完了我走了啊。”
何青生愣愣地看着他,“不是,这么大的喜事,你就这点反应?”
陈凡耸耸肩,“还要什么反应?难不成能多发一笔奖金?”
何青生,“奖金肯定有。”
陈凡眼睛一亮,“多少?”
何青生竖起一根手指头,“你的话,100块。”
陈凡两眼一翻,转身就走,临出门还挥挥手,“让小边替我领,别给我黑了啊。”
何青生抓起面前的烟就扔了过去,没好气地笑骂,“不是看不上吗,你还要?”
陈凡反手将烟抓住,呵呵笑道,“这可不是我拿的,是你自己给我的,谢啦。”
说完转身就走。
何青生,“……”
随着一声门响,他笑着连连摇头。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表格,赫然是作协全国会员推荐表。
何青生一边填表,一边嘀咕,“等总会理事会成立,通过他的全国会员申请,一定要让这小子请一回客。赚那么多钱还那么抠,肯定不能放过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