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些倚老卖老了。
第九十二回
三月二十,春分,上京莲漏初停,此雨一过,天气缓缓变暖。京中行人脱去夹棉,都换上了两层单。
如今正是一年最好景,上京人家便三五相约一起来至郊外踏春看景。
自大梁立国,多少年来,京中人家的女子,一年到头却只盼这一月。也不为其他,只因,这一月家里放宽,允许这些关在后院的女子出门远行踏春罢了。
虽是允许,却不敢违背礼法。只因那桃花被风吹得乱飞,看客们无分男女,都要带着一顶纱帽格档花粉花瓣,这才能允许家中女子遮面出行。
今日,雨云散去,京西春明山郊外,便因绿柳吐芽,桃林成片,如今引得名人雅士三两成群一起约了在此踏春游玩。一时间,松河两岸,爱雨怜云,桃柳香飞。
自古,这京郊春明山就是个好去处,不说那连绵三座桃花山,就是护城河的源头,松风河的两岸的绿柳都足够令游人心驰神往。
美丽的景色边,总不缺那精巧雅致的建筑,自前朝起,春明山下,松风右岸便有京中大户每隔几十米便添置一座凉亭,草棚供给游人歇息野餐。江山更替,虽这些凉亭总有损坏,但也不缺那有钱的户头,为了雅致名声,总是在此添砖加瓦。
因这些凉亭多都属私产,在亭后几十米处便总会有应着亭名,又盖了相应的闲暇小居院落。亭自是随游人停脚歇息,小居吗,自然就只属于主人待客幽闭之所。
那些贵客,藏于静室,放下卷帘,烫一壶好茶好酒,席地端坐,虽不便如岸边如常人一般嬉戏,却也可隔着卷帘,看松风河岸那些女娘,或坐牛车,或带着纱帽引着奴婢,三五成群徒步嬉戏,清风吹过,卷起纱帘,隐隐约约,那些被桃花染了颊颜,青山图了墨黛,一个个的笑语嫣然,体态天然,缨络脆响,金珠在耳畔轻摇,恍然间,顿觉犹如谪仙临世般的妙不可言。
“金环皓臂满身香,轻红蕊白步步凉。松风古道东风恶,波影摇花雾……满头。”
书客执笔,一首应景写的犹豫。他端着煎好的茶汤轻轻抿了几口,取了鹤颈笔,掂了一下翰墨,将雾划去,改为露字,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搁下笔笑道:“每日里,俗事繁忙,来来去去,功名利禄几十年,如今再做这等雅致的事儿,太牵强了……老迈矣,不如心思,见笑,见笑!”
书客轻轻叹息,抬手抚摸了一下胡须后,将桌面的诗文用鹤颈笔又抄录了一遍,取了袖子里的木盒打开,将私印取出,在宣纸上印下一方“一得岩主”,这才略微满足的点点头,扭头对同来的伙伴笑道:“哎,老矣,偶尔写了一副满意的,竟不舍得送你们了,不若……”
他话音未落,那屋中蹦起一位四五十岁,身着行衣的老客,这老客二话不说,直接跑到桌前,见墨汁未干,便小心翼翼的用手掂着纸角,举着宣纸来至屋边,用一种得了便宜,我还很生气的语气对小奴道:“赶紧收起,那边恶客太多,说话不算,白吃了咱家茶点,却不给茶资,实在可恶!你今日你便守着它,若谁来抢,只管取了大棍子打出去!”
刹那,屋内的人哈哈大笑起来,笑罢,屋里的人又纷纷坐回竹席,围着木炭烧的茶炉,端着茶盏,说起来了闲话。
这小居,名曰:烟云。是中书省知政事牛奔大人的私产。才将作诗那位乃是当今护帝六星当中的天剑星后裔,宋国公定婴,定大人。
今日,牛大人请的客人,皆是多年旧友,有刑部的侍郎,白学路,白大人。有国子学的名儒,岳双清,水镜先生。还有礼部郎中,许文禄,品廉先生。